院士从业之路
1999年8月—2001年7月,毛新平担任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2001年7月—2002年8月,毛新平担任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2002年8月—2007年1月,毛新平担任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2007年1月—2013年11月,毛新平在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2013年11月—2016年12月,毛新平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担任常务副院长
2015年12月,毛新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2017年1月—2019年10月,毛新平在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担任副院长。
2019年10月—2022年8月,毛新平在北京科技大学担任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2021年11月至今,毛新平在北京科技大学担任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从业之路解码
毛新平院士的从业之路,犹如一部钢铁行业的奋斗史,对其最终成为院士有着多方面深刻且关键的影响。
毛新平在早期担任冶金工业部及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期间,他深入参与到钢铁工程设计的宏观规划与技术把控层面。
这使他对钢铁产业的整体架构、工艺流程布局有了全面且系统的认知,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视野与工程管理经验,为其后续科研工作能够紧密贴合实际生产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新平转至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任职总工程师及副总经理的经历尤为重要。
在此期间,他直面钢铁生产一线的各类技术挑战与创新瓶颈。
他主导技术研发与改进工作,致力于薄钢板连铸连轧技术等的创新实践,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这不仅让他在钢铁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还培养了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使其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行业内树立了极高的技术威望。
毛新平回归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岗位,他能够整合更多资源,聚焦于钢铁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探索。
此时他将之前的实践经验与研究院的科研力量相结合,推动了一系列关于高性能钢铁材料研发的项目开展,为我国钢铁产业在高端材料领域的突破贡献力量,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在行业学术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毛新平后续在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相关岗位任职,他置身于更大的科研协作平台与学术交流网络中。
在宝钢,他接触到更国际化的钢铁技术理念与研发模式。
在北京科技大学,他与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索钢铁共性技术及碳中和等新兴前沿领域,拓宽了他的研究思路,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使其科研成果更具前瞻性与引领性,最终成功当选院士并持续在钢铁领域发挥着卓越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钢铁行业在科技变革浪潮中不断转型升级。
院士科研之路
毛新平院士是我国着名的压力加工专家,长期从事先进钢铁材料及其低碳制备技术的研究工作。
毛新平院士主持规划、设计了中国第一个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珠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以及中国第一个以半无头轧制工艺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代表工程——涟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
毛新平院士研发成功薄规格热轧板带成套制造技术,推动薄规格热轧板带从中间产品向最终产品转化,还提出高品质特殊钢板带制造新的技术路线。
毛新平院士主持研究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微合金化技术,开发出系列高性能产品,构建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产品体系,实现ti微合金钢工业化生产,探索出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低成本高性能钢制造技术路线。
毛新平院士率领研究团队研制出mn含量为15wt%的近中mn超细晶粒奥氏体钢。
他们通过大量共格无序粒子的纳米沉淀,实现晶粒细化和层错能增加,使变形机制转变。
该钢具有高抗拉强度和大伸长率的独特组合,为解决高mn奥氏体钢mn含量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2023年,毛新平院士团队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为面向碳中和的高性能汽车白车身用钢开发与应用。
2014年,毛新平院士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为先进短流程高品质特殊钢制造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2008年,毛新平院士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为高质量高比例薄规格热轧钢板成套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薄板坯连铸连轧微合金化技术研究及低成本高性能微合金钢的开发。
截至2019年10月,毛新平院士团队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9件,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60余篇次,出版专着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