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莹道:&ldo;这事我知道,我还听说我堂姨家的敬儿报名了呢,不过人家敬儿那是大家公子,宿卫天子,没什么可说的,这三个那是苦瓜瓤子啊,也配去宫里做侍卫么?&rdo;
他笑道:&ldo;苦瓜瓤子也有苦瓜瓤子的用处啊,高大人没听到一句诗:请缨上战场,痛殴虐人狂,动刀兵的时候,苦瓜瓤子可能比娇生惯养的公子更拼命呢。&rdo;
高莹笑了起来:&ldo;江大人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昨儿是听酒肆里有人唱这首歌,还仿佛听说这歌是小璟写的,这要是让我那堂姨知道,鼻子不得气歪了哇。&rdo;
他闻言道:&ldo;高大人得空还是要劝劝你堂姨,女孙自有女孙福,高小姐是去玄武享福呢,高大人何必自己烦恼。怎得还不见郑大人?&rdo;
高莹左右看看,见吏员们都在耳房里干活,便低声道:&ldo;估计今儿郑大人来不了了。&rdo;
他一愣,忙问道:&ldo;怎么说?&rdo;
高莹继续压低声音道:&ldo;马上要礼部试了,郑大人不是主考就是副主考,这两日往她家拜谒的士人多得吓人,昨日她家光客厅就摆了八桌宴席,估计今儿中午至少也得是八桌,光登门的拜客都应付不来了,哪里有功夫到衙门里来。&rdo;
他点头道:&ldo;这也没办法,谁让郑大人是咱们礼部的尚书呢,礼部尚书主持礼部试,名正言顺,士人们倘能得她一句半句指点,或者把自己的文章给她过过目,混个眼熟,就胜过一两年的勤学苦读了。&rdo;
天近正午,也没见到郑岚,倒是那冯兆雪在午餐时上前请示,要不要去试院查看下,他想了想,便在餐后带着冯兆雪和几个吏员前往试院又巡查了一番,见门窗桌椅凡有损坏的都已经修补了,便暗暗点头,又去查看了厨房等角落处,凡有问题处,都让吏员们去更正了。而后又自己坐进考生的小房间,做出握笔的动作体会了下,觉得出手生寒。冯兆雪道:&ldo;虽已是正月里,还没打春,这天还是挺冷的,大人不要尽在里面坐着了。&rdo;
他点头道:&ldo;确是有些冷,这试房不能挂帘子,只能另外想办法了,回去找高郎中,让他给些驱寒的汤水生料,等考试那天熬上几大桶,给举人们冲冲寒。&rdo;
冯兆雪点头应了。
申时回宫的时候,贺儿跟他讲,董家派人过来传话说董雯与宁满的定亲礼,董家准备定在正月十二。他点头,十二是好日子,挺吉庆的,又在灯节前,相当合适。
回到知春院中,他让绍儿去皇仪宫递了个牌子,很快明帝就把他召去睿思殿,他把宁满的事回报了,谁知明帝道:&ldo;十二不行,让董家定在初九或者初十吧。&rdo;
他疑惑:&ldo;十二怎么了?&rdo;
明帝道:&ldo;朕将在十一大起居之时宣布礼部试主考和副主考,按规矩一宣布了人选,主考和副主考就得立马进试院,十二那天就已经锁院了。怎么能行?&rdo;
他闻言笑道:&ldo;锁院也不碍的,微臣只是个礼部侍郎,顶多在试院外维持下秩序,不会被锁里面的。&rdo;
明帝一笑:&ldo;谁说的,江卿可是副主考,锁里面妥妥的。&rdo;
这个惊喜实在是太大,他怔了好久,见明帝神色不像玩笑,方才敢相信。
作者有话要说:
这文反正已经扑了,透明作者慢慢写,各位小姐姐慢慢看:)
第64章名额
明帝看他呆愣半晌,便忍不住笑道:&ldo;江卿只是做个副主考,就高兴傻了么?&rdo;
他赧颜一笑:&ldo;读书人能被主考取中,便是万幸,能做到州考主考就是祖坟上冒青烟了,能成为礼部试主考副主考,负责衡量天下人才,那真是无上荣耀了。何况,何况,臣是男儿身,更是不敢想的事,别说凰朝了,姚天史上做过副主考的男儿也不多吧。&rdo;
明帝一笑:&ldo;史上多不多原也不重要,功业都是人做出来的,青史都是后人书写的,若古人做过的事,我们才能做,古人没做过的事,我们就不能做,那我们还如何胜过古人啊?&rdo;
他听了越发激动,陛下总能在见识和气魄上让他仰慕,让他赞叹,他深深觉得自己辅佐侍奉的主上是一代少有的才识超迈器度恢弘的明主英王,跟在这样的主上身边做个小官便已是莫大荣幸,能得她认可重用,真不知是多少世才修得的福分。或者是他看明帝的眼神太过崇拜,明帝忍不住道:&ldo;要让澄之欢喜,原来如此容易。&rdo;
&ldo;哎?陛下让臣侍出任副主考,只是为了让臣侍欢喜么?&rdo;他敏锐地抓住明帝话中的信息,立即忐忑起来,如果朝廷名器只是帝王用来讨后宫欢喜的礼物,那恐怕离亡国也就不远了吧,这种事岂能发生在凰朝?又岂能发生在他和明帝之间?
明帝笑道:&ldo;澄之你想什么呢,朕又不是昏庸之主,岂会拿朝廷公事讨好后宫?何为私情,何为公务,朕一向分得比谁都清楚。卿这么说真是既不信任朕,也不相信自己啊。下次要对朕多点信心哦。&rdo;
&ldo;如果臣是副主考的话,臣斗胆请问,主考是哪位大人啊?&rdo;他见明帝如此讲,一时间明白过来,明帝必是有她的考虑,可是这考虑会是什么呢?
&ldo;主考是梁相,朕本想让弦歌做主考,但四国局势不稳,弦歌在朕身边,统筹谋划,朕心里才踏实。梁相的声望学识,朝中无人能出其右,有她出任主考,朝野上下自然悦服。&rdo;明帝坦诚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