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江军爸这才接过大孙子,小胡子茬蹭在儿子脸上,惹的他哈哈大笑:“爷爷”
如枚很开心,对着伸出手臂的小男孩竖起了大拇指,“你真好,知道怎么喊爷爷了吗?”
如果枚的父亲已经先一步来接他了,牛牛乖乖地对着老爷子喊道:“姥爷”,然后又叫了一声舅舅和舅妈,然后坐下。
街坊们也都陆陆续续地往家里走,一家人其乐融融,其乐融融。
雪枚和金俩锅进了厨房,准备晚饭,“我们在这里吃饭吧。”
如枚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站了起来,道:“爹,娘,我和父亲先走了,让他们在家里等着。明天,我和我的儿子们,还会过来看看的。”
当着岳父岳母的面,当儿媳回到家里时,就不应该用“回家”这个词,而应该用“走亲戚”这个词。不然,公婆一定会生气的。
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农村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些做妻子的总是忘不了,儿女长大了,回到父母家里也要讲“回家”;不要说公公婆婆,就是自己的儿女,也是一样,说一句:“你回来了,就不要回来了!”
之前如枚娘怕如枚出错,所以才会告诉如枚。
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急匆匆的说要离开。
他说的是实话。离她家也不远。
如果她回家的第一天,就在家里住了一晚,让家里起了冲突,那就太不值了。
现在,一切都要靠江军爸了。
他答应了,姜军母不乐意了,回家后,他就成了替罪羊。如果他不答应,那就让如枚去吧。按着乡里的风俗,若枚母女应该是要回到江家的。
江军爸摆了摆手,“哪有一次要坐车的,千里之遥,你看你儿子和老人都累坏了。等你把东西都给我,我会给你准备好的”
“我去看看孩子,先走了。她可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
很明显,他不会留下来吃晚饭的。如枚在如家用餐,然后回到江家休息,这是他的习惯。
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家非常高兴,贤良马上说:“叔叔也不要离开,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江军爸摆了摆手,道:“这是我自己做饭的。那我先回去了。你先回去吃饭,然后叫小妮子过来把嫂子领走。”
他这么一说,家里的人都乐了。
贤良忙道:“这么晚了,你可不能让那丫头过来,我带她去吃晚饭。”江军的父亲说完就离开了。
“也好。”江军爸和他拥抱了一下,“跟外公道别。”
“再见”牛牛乖巧的冲着外公招了招手,如枚赶紧道:“爸爸,这么晚了,你要小心点。我一会儿就回来。”
贤良将姜俊父亲送到门外,目送老人哼着小曲,背着手离开。
“我还以为你是姜军的孩子呢,没想到你还挺有骨气的”
一片欢声笑语。
如枚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女,还有自己的孙子,都很开心。
三个儿女成家,个个都很好;贤良很快就结婚了,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其乐融融。
别说是清河公社了,就算是青山县,也没有多少人能与之相比,西山屯就像是自己的家一样,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
不然的话,贤良们都是挑剔的,哪还会有媒人抢着要嫁人
就算是薛璇回家,也是被逼着做媒婆的。
“你也太疯狂了吧?你有没有让你大伯哥娶你老婆的?”
雪枚的父母也道:“说得好听还好,若是说得不好,日后还会被人说闲话。你可别瞎指点,惹得岳父岳母生气。”
“而且,我们家里的好亲人,要么是没钱,要么是不想拖累别人,要么就是女儿不争气。都是些什么好东西,不然,咱们还是别跟贤良说了”
如枚也很奇怪,她又问贤良:“你嫂子长得怎么样,能不能做点什么,我们做的是赚钱的,工作量很大,她不会怪你的。”
贤良搂住了牛牛,笑着道:“你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