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明那天晚上跑去了大哥袁启明家里。袁启明言语不多,老大自然要有老大的沉稳样子,但做事似乎没那沉稳品质,所有的话由自己老婆贾好仁代为说明。其实,这沉稳原来解作沉着稳重的,不想老大悟性不高,把它理解成了做人要沉默,保全自己才是第一,这才叫稳稳当当。也难怪当初袁子文的爷爷让他们兄弟几个不要上学,下来干大事的时候,老大是第一个表示愿意并且什么也并不解释的人。
袁正明向大哥大嫂不停地诉苦,说自己命苦,好不容易当上村长,家里面却养着一只老虎。老大在一旁听着,给袁正明递了一支烟。
大嫂贾好仁忙完家务,解下腰间的围裙,说道:“光明的钱你真的拿了?”
袁正明说:“大嫂,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信,那是国家的钱,我敢拿吗?”
大嫂说:“你没拿那光明怎么说你拿了,你还不知道光明的脾气,从小都管不来的人你还敢惹!跟我们还不说实话。”
袁正明眼见骗不了大哥大嫂,说道:“谁愿意拿啊,是杨凤英那婆娘让拿的,还说什么光明不会知道,反正我已经是村长,到时候一口咬着不承认,谁能拿我怎么办。我说那是国家的钱,她说反正没交上去,根本就不算!”
大嫂说:“哎呦,你还真拿了!怪不得光明当时气得恨不得要打死你,要不是你大哥最后拉住他,你现在没命也要被打断一条腿。”
大嫂咳嗽一声,示意袁启明也说句话,袁启明抽了一口烟说道:“我说正明,不管怎么说,你也是个村干部,这事情凤英给你拿办法,你真不该听她的,她一个女的能知道什么,头发长见识短,好歹你还读了高中!”
大嫂听了,说道:“你这是什么话,让你给正明想办法,你瞎说些什么!”
袁启明稍微大了一点声音说道:“这事情本来就是凤英惹的,难道她还是对的了!”
贾好仁的声音比袁启明还要大,说道:“就你是对的,你能出个什么办法,你说!”
袁启明也不再说什么,其实,老大在家里面和袁正明是一样没有发言权的,说话也要悠着点。大嫂贾好仁才是最终的裁判者,不过大嫂的名字取得不好听,本来名字那中间的字应该念做四声调的“好”字,却被村里人念做了三声调的“好”字,意思大变,感觉像将生孩子的女人突然流产,贾好仁变成假好人,但人们其实不这么叫的,而是喊贾大姐,感觉还是真不了。这就像那些吴姓的人,名字实在不好取。有一故事说,有一家吴姓人家,男人女人这天生了一个小孩,夫妻俩想了很久也没想到怎么给孩子取个好命,最后只好拿一本字典,翻到哪里就用哪个字做名字,第一次翻到“名”这个字,想想不行,孩子不能叫没有名字吧,于是再翻了一次,翻到了“命”字,这下可就更不能用了,没有命不就是说孩子会早死,不吉利,所以,“命”字不能用,最后翻到了“寿”字,俩人一拍大腿,想到万寿无疆这个词,里面有“寿”也有自家的“无”字,于是给孩子取名吴寿,这不禁让人觉得好笑,无寿和无命区别好像不大。
贾大姐风范像穆桂英,说话办事是一流的强悍,真要说与穆桂英不同,恐怕谁也想不到,那就是穆桂英还保留着女人味,而贾大姐浑然一副男人像,像足球场上的中锋。这样一来,袁正明的苦果就被贾好仁一个人揽了。
贾好仁说:“你是文化人没做文化事,一堂堂男子汉总是听凤英的话,这么听老婆的话你这村长到底是谁来当!”
按照贾好仁的意思,袁正明是怕老婆的。袁正明听了这话,看了一眼袁启明,袁启明正吸了一口烟,头低着坐在那里,弓着背,一副似乎若有所思的样子,袁正明暗自觉得好笑。
贾好仁接着说:“你做事就是没有任何分寸,不动大脑想一想,这次被光明打了一顿,既是迟早的事,又是该打的事!”
后半句袁正明听得明白,但是前半句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就问大嫂这是什么意思。
贾好仁也不隐瞒,说道:“你应该知道光明那年养鱼的事情吧?”
袁正明点了一下头,但是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贾好仁说:“你还好意思问,谁不知道是你和凤英娘家人把光明家的鱼偷干净,你以为光明不知道!”
袁正明听了之后,心里虚的慌,表面却说没干那事。
袁启明看了一眼袁正明,袁正明随即躲过大哥的目光,低头抽一口烟。袁启明本想说什么,不想贾好仁话机钣得太紧,贾好仁把脸侧到一边,然后转过来质问袁正明,袁正明没有直接承认,问大嫂是怎么知道的。
袁启明放大了声音说了一句:“那人在做天在看,你以为你就能瞒得住!”
贾好仁说:“那天晚上,村子里有人看田里的水的时候看见你了,光明自己没看见,所以就没找你麻烦,要不这次,他能发这么大火!”
袁正明虚汗直往外渗,心里七上八下,贾好仁见状,安慰的说道:“幸亏不是光明亲眼看见,怕被你家凤英反咬一口,所以什么都没说,心里面火气大着呢。你还是别总是听凤英的话,真把光明惹急了,打破你的门也要再把你揪出来。”
袁正明听了贾好仁的话,挠了挠头。
后来,袁启明说:“你还是回去吧,把事情说清楚,光明这人虽然脾气坏,但做人做事还是有分寸的。”
杨凤英怕袁正明在外喝酒又生出什么事情来,没有自己给他把关,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于是,很晚见袁正明没有回来,就出去找了,袁正明从大哥家出来之后到处闲逛,回家之后见杨凤英不在家,几个孩子在床上已经睡着了,就在门口蹲着一口一口的抽烟。不一会儿,杨凤英就回来了,看见袁正明,把他骂了进去。
袁子文的父母出去打工之后,杨凤英在上学的路上碰到过一次袁子文,杨凤英以为袁子文是个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对袁子文说爸爸还欠她二十八块钱,袁子文别的什么也不说,只是让有什么事情找爸爸去,说完,把头一转,眼睛一斜,书包一甩,踢了一枚石子走开了。袁子文并没有把这件事情跟爸爸说,只是放在心里存储着。
在袁子文看来,生活的艰难万险在一颗坚韧的心面前其实是脆弱的,并不是生活让父母离开自己,而是人心的驱逐。人心的互相驱逐,会让我们不断的将太多沉痛的逼不得已隐藏起来。在生活面前,袁子文从来不觉得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和奶奶相依为命,决定了袁子文要在精神和身体上翻越奶奶那个时代的阻碍。不管是春夏秋冬,不管是霜冷雪寒,袁子文每天都要起来的很早,他要提水,他要捡柴,这些奶奶都做不了。奶奶会给他做饭,然后教他怎么种菜,晚上放学回来,他要赶紧完成自己的作业,他要洗自己的衣服,床前的那盏煤油灯很少亮起过,睡觉的时候,他会借着月光看着那盏煤油灯,时不时的想象着灯亮起来的情景,回忆起妈妈看着他晚上亮着灯的时候的责备,然后妈妈会吹灭煤油灯。到了收割季节,他要忙着捡谷子,拾麦穗,上学的时间,奶奶也会去捡一些,不然的话,两个人都有可能挨饿。虽然袁子文也去大叔大婶家要过,但大婶总会不停的抱怨,说自己干不了重活,日子也不好过,还要养一大家子人。袁子文通常这个时候会很厌烦大婶说这些话,他会不自觉的空手而归,或是被叫回去抱几个红薯回去。乡人其实是看不过去的,有时也送点吃的和用的。二婶虽然是个寡妇,但心肠还是很好的。二叔在正值塣年的时候得了不治之症,被疾病夺走了生命。二婶的儿女也都很懂事,帮了不少忙。袁子文是比较同情二婶一家人的,也很喜欢和二婶一家人说笑。因为二婶很少去计较什么,人也乐观的很,纵然儿子天生手有些残疾,但是她还是整天乐呵呵的。
七年,一个不长也不短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在无尽无声的抗争中过去了。袁子文明白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而其实,人生之中,无所谓失去和得到。在这个世界上,属于你的即便不去争取,也会来到你的身边,不属于你的,争取来了,也是暂时的代为保管而已。我们不必苛求社会给了谁公平,谁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只是,当自己存于这个世间一刻时,请不要忘记自己存在的意义是让自己周围的一切美好起来。
袁子文跨过了这一段穷苦的日子如今开始读初中。但他没有忘记那段岁月自己是如何走过来的,那些用煤油灯亮起来夜晚全都细细珍藏在自己的记忆之中,现在煤油灯已经不存在了,村里已经全部用起了电灯。
上了初中的袁子文,虽然已经长大,但是负担却丝毫没有减轻。因为学校离家里远了,他必须要住校,因此,一周之中,他总有一段时间要离开年迈不堪的奶奶,而且,奶奶的身体也不比以前好了,现在,他总是看见奶奶会咳嗽,晚上睡觉的时候,整夜整夜的听见奶奶的房间不停的咳嗽声,每一声他都觉得那是一种刺痛,一种控诉,而自己只能承受,这是唯一的解决方式。
父母这几年也没回来了,以前的时候每到过年还会回家看看,如今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来过。但是往家里寄的钱多了起来,袁子文心里明白,父母在外一定受了很多很多的苦。他们每天都在为家里的人操心,那几年,父母回来的时候,他分明发现,爸爸妈妈的头发是真的一点一点的越来越白,一点一点的白的越来越多,一直多到最后自己也数不清,也数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