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再好的策略,没有正确的执行,那都是镜花水月。
接下来的三十年中,李二&ldo;和戎&rdo;的方式不大理想。他的选择是这两个──以夷制夷、妥协退让。也就是说,要么寄希望于列强调停,狗咬狗,譬如让俄国人与日本人互咬,可结果却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要么被迫签一些不平等条约,希图换取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结果是背上卖国贼的骂名……
当然,这是未来的事情,暂且言归正传。
无论时局多么艰难,形势多么险恶,曾国藩都挺了过来,可这一次不行了,因为无论怎样的一腔血诚,无论怎样的披肝沥胆,那内心也承受不了被世人当作&ldo;卖国贼&rdo;的苦楚!
很多人过得不快乐,是因为他太过敏感。有些人常常因为别人一句话、一个评论就使自己生气一个月,严重了就成了马家爵,因为别人不请自己吃饭就郁闷地要杀人。
曾国藩也不快乐,是因为自己的秉公处理、自己的一片丹心换来的是声声骂名。
第12节
这样的结局让这位铁骨铮铮的真爷们儿也难以承受,他的身体状况急剧衰落。一年后,1872年3月,曾国藩在郁闷中病逝,结束了风雷激荡的一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百年后的今天,无数浮华散去,曾国藩已被历史平反,他勇敢无畏、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正所谓德才兼备者,理应被世代传诵。
60、
(7)谣言逼出来的改革高潮
曾国藩去,李鸿章来,但天津教案的影响并没有结束。
1870年底的一天,一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来到了李鸿章的家,他叫容闳,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是中国史上留学美国的第一人。
容闳对李鸿章说:是您的老师曾国藩推荐我来找你的。
随后,容闳对李鸿章说出了他的来意:我觉得几句谣言都能导致&ldo;教案&rdo;这样的大灾难,这是国人的愚昧无知导致的大不幸,而要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唯有教育救国!以我在美国留学七年的经验,有必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借西方科学影响民智,使这个陈腐的古老帝国变成由朝气蓬勃的文明少年主宰的新中国。
说白了,容闳认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且目前最适合的方式还是精英教育!
容闳说完之后,就静静地等待李鸿章的回应,他对李鸿章有信心,他坚信现在的这些个朝廷重臣之中,李鸿章是最开明的那一个,这正是他来到这里的原因!
61、
李鸿章的思绪飘得很远,我今年已经48岁,老天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一介书生尚有如此宏大的志愿,我又畏惧什么,我本一无所有,经过多少的艰难险阻才走到今天,难道就不能放手一搏吗!
李鸿章认可了年轻人的想法。于是,两人联手,在费了几个月的口舌之后,慈禧母子终于批准了这个&ldo;选派幼童赴美留学&rdo;的计划。
1872年的夏天。上海。
容闳率领第一批幼童,踏上了赴美留学的艰辛之路,拉开了改革的大幕。
历史无独有偶,一百零六年后的中国,再次改革时,也同样选择了把第一批留学生遣往美国取经。
此后三年,一共有一百二十名幼童告别父老,走向了吉凶难测的未知道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了引领中国的改革之人,譬如詹天佑、唐绍仪、蔡廷干……
留学时代开始了,李鸿章的行动也开始了。时不我待,作为北洋大臣,他要加快&ldo;自强求富&rdo;的洋务改革步伐!可是选一个什么样的突破口呢?
李鸿章的幕僚之中,有一个28岁的年轻人站了出来,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这个年轻人叫做盛宣怀。
62、
(8)未来的首富──盛宣怀
盛宣怀,江苏常州人,字杏生……号补楼……,为什么用省略号,因为他的字和号实在是太多了,多得估计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其实又不是通缉犯,干嘛老改名,很费解!
不过盛宣怀还算好的。据知,在晚清民国时代,&ldo;没事整天改名排行榜&rdo;的冠军应该是李叔同,也就是那个写&ldo;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rdo;的弘一大师,他一辈子用过的名字号有二百多个,真真奇人也,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盛宣怀这个人,自称是明朝大将盛庸之后,据后来查证,确实属实。不像后来有一个叫冈村宁次的日本鬼子,自称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后代,非常不靠谱!
要说常州,真是一个盛产考试猛人的地方,仅明清两代,就出了近二百个进士。不过这块福地并没有庇佑盛宣怀,他在22岁时才考中秀才,要放在现在,充其量也就一个重点高中毕业的学历,普通人22岁都已经大学毕业了。
63、
盛宣怀的表现充分诠释了他不是一块考试的料。不出所料,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多次尝试考个举人,都以失败告终。万幸,盛宣怀是个明白人,他知道&ldo;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do;的考试中举之路不适合自己,于是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1870年,26岁的盛宣怀走了一些关系,去做李鸿章的幕僚。
在别人看来,也许觉得盛宣怀不过是一个文凭较低、长得比较精神的小伙子而已,但李鸿章的眼力很毒辣,一眼看穿了这个年轻人的特点所在:喜怒不形于色,很有城府,值得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