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历史里的民国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顽固保守派一出手便搞定了光绪的强学会,这都是一些什么人,如此厉害?

顽固派有两种──

一种是出于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从而对抗会损害他利益的新政,这一类人大部分都是满洲权贵。

另一种则是妄自尊大,盲目排斥西方的一切新生事物,故步自封,拒绝进行任何改革,大部分都是守旧的汉臣,而且他们大都身居高位。

刚好上面的三人组里面有两个典型案例,分析一下。

刚毅,镶黄旗人。最有名的话是&ldo;汉人强,满人亡;汉人肥,满人瘦&rdo;。这位&ldo;顽固哥&rdo;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种老顽固。

徐桐,汉族。他认为学习外国长处,就要亡国灭种,是一位盲目排外的家伙。这位老朽就是典型的第二种老顽固。

不过顽固派的这次攻击并没有浇灭光绪的变法决心,他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

大学士孙家鼐问光绪:若开议院,民有权而君无权,您怎么办?

光绪的回答是:我只为拯救中国,只要能成功,我个人没了权力又算得了什么呢!(吾欲救中国耳,若能救国,则朕虽无权何碍──康有为《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

境界啊!要知道,两千年来,皇权是专制统治者的命根子。凭上面的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光绪帝是一位无私的爱国者,是一位具有孟子提出的&ldo;民贵君轻&rdo;思想的开明统治者,虽然即将到来的变法只历百日即告失败,而光绪不得不以囚徒的身份走完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但就冲这句话,就值得后人为之掬上一捧热泪。

接下来的三年中,以光绪、翁同龢为首的维新派积蓄力量,磨刀霍霍,准备改革。无论改革成与败,光绪的行动已经证明了在民族危机和国家危亡的关头,他是一名有担当的君主,所作所为无愧于心。

时间的脚步终于来到了1898年。

6月9日,光绪借去颐和园向慈禧&ldo;请安&rdo;的机会,正式向慈禧提出自己的变法计划,慈禧表示同意。在慈禧看来,这样的变法和维新,是大清帝国不多的机会了,能改变一下,总比坐在这儿等死好。

一天后,光绪命令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送给慈禧审查,慈禧批准。

两天后,光绪宣布开始变法。

六天后,发生了两个重要的人事变动──翁同龢下岗,荣禄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巧合的是,前几天&ldo;顽固哥&rdo;刚毅升任国防部长(兵部尚书)。也就是说,荣禄和刚毅几乎控制了北京周边全部的要害军事部门。如果再联想到这两个人是慈禧太后的死党,那就很好理解这次人事变动了:慈禧同意变法,但她信不过这帮维新派,她要掌控变法全局的步调,以备不测。既然如此,那提拔亲信掌控要害部门、将激进的维新派旗帜人物翁同龢踢出局自然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但对于光绪来讲,翁同龢的出局,毫无疑问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慈禧让两朝帝师翁同龢老先生下岗的理由是:&ldo;结党私政&rdo;、&ldo;揽权误国&rdo;。当然,翁同龢的屁股确实不干净。当时官场中有一句流行语&ldo;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rdo;,意思是说来自合肥的李鸿章和来自常熟的翁同龢这二位实在是太有钱了。虽然此话有些夸张,但这种另类的&ldo;表扬&rdo;方式至少达到了一个目的──让大部分国人都知道这二位搞灰色收入的能力很牛……

七天后,光绪皇帝召见了康有为,这是康有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皇帝。

这一次光绪接见康有为长达两个小时,除了说明君臣二人谈了很多话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康有为的广东口音让光绪听不太懂,两人交流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

两人交流的结果是:光绪将康有为从中央建设部的一名普通干部(工部主事)平调到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也就是在总理衙门当个临时的秘书,是一名六品官员,大概相当于处级干部。

这让康有为很失望,毕竟三年前他已经是工部主事了,也是六品官。不过这还不是最失望的,他最期望的&ldo;专折奏事&rdo;权(康有为因为官太小,没有权力上奏)皇帝也没有给,以后上奏折还要靠杨锐那种有资格的朋友帮忙转交。

不过皇帝的召见还是给了康有为极大的鼓舞,瘦书生变成了拥有无穷无尽精力的精壮男。他疯狂地写折子。

据统计,康有为以各种名义、各种渠道向光绪递交的奏折,加起来足有一人之高。可惜激进策略太多太急了,把年轻没有经验的光绪推进了深水区。

……

9月21日,变法突然终止。

这是迷雾笼罩的一百零三天。

在这一百零三天里,大清集团公司法人代表光绪发布了二百四十多道最高指示,范围涉及经济、文化、军事的方方面面,变法的决心之强,规模之大,震惊了整个东方世界。

可是一百零三天后,变法突然终止,光绪皇帝被终身软禁,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被保留,其余新政均被废止。

戊戌政变长久以来给后人的印象是这样的一种定势──

康有为等人是改革的英雄。

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族旧势力集团是大坏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