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的时候他是很喜欢读书的,还经常将他当年念的书再读给我听,替我讲解。我很羡慕的跟他说我也想读书,可我母亲说哪有女孩子去读书的?我又不是什么富贵人家的小姐,可是他看了看我,决定将我打扮成男孩子的样子替他做书童,这样他在读书时候,我虽然是站在一边,却也能间接的跟他一起读书了。
我母亲一开始很不同意,担心哪天被人识破了,是要闯祸的。但是在他的劝说下我的母亲最终还是同意的。
我的母亲知道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给别人做奶娘是不太合规矩的,所以从小她就尽量不让别人看到我。府中很多人虽然都知道我娘自己带了一个孩子,却不知道是男是女。并且小时候我娘为了省钱,经常将他不要的旧衣服改了改就让我穿了。所以那时候我给他做书童并没有被人发现我是女孩子。他们还以为我原本就是男孩子呢。
做为一个小书童我很勤奋,还能时不时跟他一起讨论问题,夫子对我挺满意。我们就这样无忧无虑的一起读了两年书。
后来诸葛先生在他的功课里加了练武这一项,说是做为一个明主不仅要德才兼备,还要有勇有谋,身体也得强壮,想要身体好,最好的方法就是练武了。他的两位叔父也时常对他说要用心练好武艺,将来才有能一统大汉江山。
那时候我知道,他还有一个哥哥叫做刘封,听说他并不是昭烈帝的亲生儿子,只是昭烈帝不知道从哪个宗亲那里过继来的庶子,因为那个时候昭烈帝膝下无子,而且已过了而立之年,需要一个能继承自己遗志的人。
听我母亲说,昭烈帝之前是有过孩子的,还不只一个,只是因为战争的颠沛流离不幸跟着前面几位夫人一起夭折了,就是我们的少主阿斗,要不是被赵将军舍身救回来,现在可能也没有了。
从那个时候我就挺佩服赵将军的,是因为赵将军我现在才能跟他在一起。但后来也因为这件事让他难过了很久,这是后话了。
刘封那个时候已经十七岁了,虽然还未及冠,却也跟着昭烈帝在沙场上打过几仗了。我知所以从来不知道他,是因为他没有住在府中,而是住在军营里每日跟着士兵习武练兵。听昭烈帝说过,刘封是个很优秀的军人。因为刘封是他的兄长吧,诸葛先生就叫他在闲暇的时候来教他练习射箭。
刘封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那么小的年纪武功也非常好。只是要他来教自己的弟弟使他显得有些不太情愿,按他的话来说,他应该在战场上作出一番事业而不是在这里教一个连弓都拿不稳的孩子。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刘封还是依然教得很认真。他也学得很认真,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得也很快。练习完之后,他还常常拉着刘封陪他玩一会儿,有时候去草丛里找蛐蛐。有时候也会学一些别其它孩子一样的游戏。
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还是挺无忧无虑的,刘封虽然很有志向,但毕竟也还是一个孩子,也有属于孩子贪玩的一面。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刘封就随军出争了,听说是跟着昭烈帝驻守霞萌关。那一行,走的并不仅是刘卦还有诸葛先生和他的三叔张飞。
记得张飞将军来看他的时候总喜欢将他扛在自己的肩上出去游玩,每当那个时候他总是显得很高兴,他说感觉就象是再飞一样。
为他们送礼那天,他伤心得哭了。刘封走的时候只对他说,别哭,做为男子汉,马背上才是他的归宿,应该为他高兴才对。我不知道在马背上呆着有什么好玩的。但是看刘封骑上马背上的样子也真是挺威风。
诸葛先生走的时候还给了他一本自己做过注的《礼记》叫他好好研读,看着出城的兵马,他二叔将他抱起来对他说:“要高兴,他们会回来的。”
他勉强笑了笑,转头看着旁边另一些送行的人,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他看到有些年轻的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看着自己的丈夫离开的身影。直到军队走远之后,她们原本的一张张笑脸突然就落下泪来。
离别始终是不能让人愉快的,尤其是在战争中的离别,可能一离就真的别了。就象我的父亲和母亲一样。
那时候我们都还小,还不能深知别离的忧伤,但是每年的清明看到母亲在给死去的父亲烧纸钱的时候,我总守在她身边看着她一边哭一边跟父亲说我们的生活时,我还是觉得很伤感,只希望那些妻子们不要失去自己的丈夫,那些孩子也不要象我一样还没有长大就忘记了自己父亲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