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高煦和朱高燧、张辅和杨荣捉对互市,不过四人脸上的表情是一样的。
震惊,然后是释然。
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马哈木在这一点上可谓是将一个枭雄给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知道在这种被围困的情况下朱瞻垶的举动会极大的动摇瓦剌的军心,所以就干脆强行让朱瞻垶给瓦剌士兵下毒。
怎么下毒呢?懂得都懂。
在兵力严重不足,而且还是在被围困的情况下马哈木敢这么做,不得不说的确是心狠。
不过在短暂的震惊之后,朱高煦等人也释然了。
明知前方是死路,为什么不放手一搏,拼上一把呢?
“所以,你就打算明着来,不给马哈木机会?”
朱高煦似笑非笑地看着大侄子,眼底带着几分欣赏,几分惊讶,以及几分……
“他想玩儿,那我就陪他玩儿咯……”
朱瞻垶也是笑了起来,言语之间显露出来的是满满的自信。
“其实要是单纯的打,那我早就下令攻城了,但我们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打而打,是为了统治他们,是为了让我们大明的子民不再遭受元人统治时的苦难。”
“所以我们不能直接打,最起码不能是因为我们的原因直接打,而是要‘被迫’接战。”
“只有这样的结果,再加上我们给草原的生计,这些人才不会在以后生活富足的时候想着复辟。”
朱高煦还没有说话,但张辅和杨荣的眼底却闪过了一丝欣赏。
杨荣就不说了,虽然他因为情势不得不改变了想法,但说到底,根本上的思想还是没有变的。
不说杨荣了,就连朱瞻垶也是一样。
在所谓的名声问题上,朱瞻垶虽然不是很重视,但却也知道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有多重要。
别看在北征的时候他都是不管不顾的,但实际上他也是在顾及名声的前提下才做出的决定。
就好比筑京观吧,虽然文官反对,但武将和百姓都觉得解气不是吗?
这也是顾及名声的一种,只不过不能方方面面全都顾及到罢了。
名声不好,就算你做了皇帝也是坐不稳的,一旦出现个什么天灾就会有人蠢蠢欲动,要是像贞观初期连着四年旱灾加蝗灾,那就肯定会有人跳出来的。
别说李世民就没事儿,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李世民的确是弑兄杀弟囚父,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马上皇帝,大唐立国李世民不说有一半功劳吧,三分之一总是有的。
最重要的是,李建成虽然是正统继承人,但是能力较差,在民心方面也不行。
在大唐立国初期,也就是还是在李渊当皇帝的时候,那时候突厥势大,李世民主张打,而李建成主张避。
怎么避?答案是迁都洛阳。
现在回头再来看看朱瞻垶。
能力呢?的确是有,毕竟在一般人看来没能力也提不出来考成法、替补法以及摊丁入亩法,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别说北征,朱瞻垶的确是在北征中大放异彩了,但那也就是一次,而且还是在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
严格来说,朱瞻垶其实就是捡漏了,捡到了鞑靼大败、马儿哈咱想要撤离、本雅失里惊慌逃窜的漏。
而且,造反这种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那些有权有势或者是有钱有粮的人怎么想。
百姓自发造反这种事情不是没有,但是很少见更多的还是像李渊这种。
人家原来就是隋朝的唐国公。
说一个很现实的事情,百姓要不是活不下去了的话是不会造反的,但真等到了活不下去再造反,那成功的几率就不大了。
原因很简单,你没武器没铠甲,甚至连吃的都没有,怎么跟啥都有的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