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史溁说要把周瑞夫妇拿去见官,那死了人的一家几口互相看了看,他们的眼中透露出一丝犹豫,他们本就是想要一些赔偿,没想着要闹到官府衙门去。
他们这个二儿子原本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早年间他们老两口就因为这个二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跟人家学上了赌钱,一气之下就将这个二儿子给分了出去单过。
二儿媳妇今个突然跑回来说二儿子死了,一打听原来是他前几天在赌坊输了钱,又不甘心就在那巷子里放印子钱的地方,借了银子准备去赌坊翻本。
可是他一夜之间又输了个精光,本欲再借上一些,翻了身一起还上,就碰巧人家要他还钱,他一想自己欠着赌坊几十两的银子,如今又欠了人家二十两,就算是把他卖了也还不清这么些银子。
而且那赌坊的掌柜说他要是还不上钱,就把他媳妇和孩子带走抵债,他觉得没了活头,索性就一头撞死在巷子里。
这老汉得了信,为了保住自己的二儿媳和孙子,他们才出面,以为自己是苦主,再怎么说死了人也能得几两银子,没成想,还没等他们在人家府前叫喊,就被这家的管事不问缘由地捆了去。
直接被关在柴房里,一家子人哪里见过世面,直接就被吓得不轻,后来有人过来把他们带到了府里老太太住的地方,一路上没少听带他们来的人说什么府上大老爷是大将军。
几个人就以为自己来讹人也没打听清楚,这下可好,自己家惹上了朝廷的大将军,那些个将军可都是能打仗的,还会杀人,听巷口那说书的人讲,这些大将军杀人都不眨眼的。
要是这府上的大老爷问都没问就把自己一家都杀了怎么办?就这么战战兢兢地被带到了史溁的面前,因着心中畏惧,又看史溁满身绫罗绸缎、珠光宝气,不苟言笑地坐在上座上看着他们。
直觉得被这府上主人的气势所摄,不敢造次,等到史溁说给他们松绑之后,几个人才将将回过神来,却把心中狮子大开口的心思给歇了。
又见将军府的老爷和太太闹了这么一出更是目瞪口呆,那老汉本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只是为了给二儿媳和孙子求点银钱来过活,才上门闹事,此时一见人家夫妻两个因为这件事竟然闹着要休妻,顿时觉得心中过意不去。
因为自己这个混账儿子,把人家多年的夫妻给拆散了,终究不妥,就犹豫起来。
“这。。。。。。”
“贵人不必如此,我那不成器的儿子也是自作自受,怪不得贵人,怪不得贵人。”
老汉还是不忍心,在自家老婆子一直给他打眼色的情况下,还是咬牙说出了不怪罪王氏的话来。
史溁没想到这家人竟然不是那借着道理,漫天要价的人,也有些动容,不管那人是不是个赌徒,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自己儿子死了,没有漫天要价,还怜惜间接害死他二儿子的人,这人品属实难得。
当下,也不再拿什么见官不见官之类的话,吓唬他们了,史溁知道就算是今天真的拿周瑞夫妇去见官,自家要是不发话,衙门也是不敢立案的,唯有自己家允准了才行。
“你家毕竟死了人,这件事虽然不是我们直接导致的,但我们府上终究也有过错,不如老人家您说个数,把这件事早些了了,您那儿子也好早些入土为安才是。”
老汉原本不抱希望,准备从这家人手下逃得性命之后,回去就把自家的老屋和田地给卖了,替二儿子把窟窿填上,没想到竟然还能得到一些赔偿,当下也不敢托大,道。
“贵人有所不知,我这二儿子是欠了赌债,这才自我了断的,我们家穷,拿不出这些银子来替他还债,今天不怕贵人恼怒,我就只要贵人能开恩,施舍我们些,让我们把这个混账欠下的债还清了就行。
就是这混账欠的债有些多,他欠了人家赌坊五十两银子,我们也是没法子了,就算是将自家房子和地都卖了也还不起,这才到斗着胆子上贵人您这来。。。。。。”
贾琏听闻这家死了的儿子是因为欠债还不起才得了这般下场,想起来自家不是也欠着国库的银子,不过这家人欠的是赌坊的银子,才五十两,而自己家欠着国库的银子足有八十万两。
一想到自家如果还不上银子,怕不是要和这家欠钱的儿子一样下黄泉,他就出了一身冷汗,同时他对这家人也起了同病相怜的心思,想着左右自家也不不差这几十两银子,就权当帮这家人一把吧。
“老太太,孙儿有话想说。”
这件事林之孝捆的人,自然是瞒不过贾琏和王熙凤的,史溁索性在召唤贾赦贾政两家之前,就让人把王熙凤和贾琏两个人叫到了身边。
不意贾琏这个时候有话想说,史溁也想看看他的想法,就允许贾琏说话。
“有话就说罢。”
“孙儿认为,这件事确实有不对的地方,这老汉的要求也还算诚恳,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孙儿认为既然人家不愿意为难咱们家,咱们家也不能断了人家的生路。
所以,孙儿想向老太太建议,就同意了这老汉的请求如何?”
史溁听完了贾琏的话,也是微微颔首,贾琏虽然被娇惯得过了些,但是本质上还是好的,这个时候还没有跟宁国府的贾珍和贾蓉父子混在一起,这孩子还是有救的。
现在他给这家人求情,足可见他内心的善良,就同意了贾琏的提议。
“琏儿说的有理,既然我们有对不住人家的地方,那就要改正,不能让人家流血又流泪。
这样吧,政儿媳妇,既然这件事是你的陪房做出来的,那就合该你来替他们承担罪责,这赔给他们家的银子就由你来出,你可愿意。”
王氏现在也冷静下来,她也想保住荣国府二太太的名号,就答应了下来,左不过是几两银子的事,在那些百姓身上看起来大,其实在她眼里不算什么。
“儿媳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