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开始做自己的产品,他得先做一个需求文档,包括功能、界面、交互等等。
当时中国互联网已经初具规模,曾经经历过井喷式的发展和泡沫的破灭,现在以几大门户为代表,又已经有很多知名公司。
但唐嘉木知道,离互联网的黄金时代还有一段时间,而这几年他有别人没有的优势‐‐预知未来。
等他毕业后,这一优势将不复存在。
这个阶段做软件,不需要过多考虑盈利模式,虽然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把这个词挂在嘴边,但唐嘉木只信奉一条:对大部分人有用的产品就一定有价值。
首要目标是做出一款对人们有用的产品来。
写完需求文档,接着就要写技术方案。技术选型、架构、数据存储等等一样都不能少。
一个人做产品,要求自己是个全才,还没一样都不能马虎。
唐嘉木每天往返于寝室和机房,写文档、查资料、补充文档、优化方案需求文档和技术方案定下来写成文档,就足足花了两三星期的时间。
这还算快的,以后随着研发推进,很多东西还得不断补充和改进。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教材和书本里的东西,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外,很多都极容易过时,他不得不上网查阅最新资料,并且还得上外网查阅英文资料才行。
只有这样,他的产品才可以使用最新技术来研发,能保证最优的性能。
在当时,整个行业在国内的情况是:无论是产品理念还是技术都要落后别人至少两年时间。
大二的课程比大一排得更紧更密,唐嘉木还要忙着做自己的软件,忙得他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再没别的空余时间。
别的同学奇怪他整天在忙些什么,都好奇来看他做的东西。
他也不隐瞒,这种东西最终放到互联网上都是公开的,不存在什么秘密可言。
并且他做的产品有点超前,是大家在这之前没见过的产品,大家看了后都觉得有点奇怪,看不出它的价值所在,纷纷不看好。
唐嘉木不去跟他们解释,他们的反应很正常,也没什么好解释的。再说任何产品最终都得放到市场上去检验,凭感觉和嘴上说的算不了数。
他选择一笑而过。
给大家看自己的产品还有一个好处,他们提出来的质疑和建议都是有价值的,可以参考着来改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