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屋,米黄色的昏暗灯光让眼睛感到一度不适。白杨临伸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看来当新郎官的确是个体力活。杨尔变急忙拿走客房钥匙,示意新郎官去招待别的客人。
两人的房间在二楼拐角,屋内整洁干净。杨尔的精神依旧很好,他解开领口紧绷的扣子,&ldo;老伙计,对这个案件你有什么想法。&rdo;实际上,那天白杨临走后,杨尔就展开了他的思想运动。
期间,他一直想跟京南交换意见。但是根本没机会。老伙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不时屋内传出快节奏的音乐。
屋内有小冰箱,京南从里面拿出一瓶气泡酒。桌子上就有玻璃杯,倒上,大酌一口,&ldo;啊!那个案子啊!我还没思考。味道真不错,不过你可不能喝,太凉了。&rdo;说着,咕咚咚喝下一杯。
显然杨尔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可依旧揉搓双掌做出一副跃跃欲试之势&ldo;不过真的很奇怪,被害人穿着人偶的衣服。还有每个人似乎都很可疑。我实在想不出来。
那封信呢?感觉是很久之前写的。我根本看不懂,里面的姐姐妹妹的称呼总让我联想到这儿的女主人还有她的妹妹。我认为古越的嫌疑不大,从古盛在玻璃栈道安装铁丝网这一行为来看,明显很提防他这个哥哥。不,准确的说应该是讨厌到一定程度。
结合早上案发时间,那会天刚蒙蒙亮,哥哥只能盯住妹妹上学的时间下手。可是事实上,妹妹夜里有没有回家都没有定论。&rdo;说到这里,杨尔声音有些犹豫。
这样一来白扬临的嫌疑就很大。&ldo;再说白扬临,这不是出于我对熟人的袒护。如果古越的嫌疑变小,紧接着白杨临就会变成最大嫌疑犯。可是,凶手如此费劲心机的杀害古盛,最后给自己留个大祸患,怎么也说不通。
况且这件案子本身已经成为悬案,倘若白扬临是凶手,又何必过来找咱们。这不是在给自己增添危险吗。与此同时,我很在意那个9区农夫提供的不在场证明,不觉得太刻意了吗?两姐妹没去上学,却早起去果园。我认为,这件事跟两姐妹和未他有关系,甚至连女佣都有嫌疑。&rdo;
&ldo;哦?女佣吗?&rdo;京南摸着他刚剃过的光下巴,&ldo;这个想法很有趣,说下去。&rdo;
&ldo;仔细想想,除了梧桐、银杏、未他,还有女佣,她是一个盲点。如果古盛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回家,在她跟大家分别之后,是否有什么人约她见面。想想,不相关的人很难办到吧。
之所以关注女佣,是因为我对箱子,就是承载人偶的那个盒子十分感兴趣。&rdo;杨尔拿起酒杯喝小抿一口,感觉喉咙舒服多了。京南怒视的眼神,让他赶紧收敛,继续分析,&ldo;凶手可不会做傻事。不论什么时候,搬着那么大一个物件在外面行走都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如果被人看到,直接成为怀疑对象。肯定有什么不得不搬运的理由。当然,还有其他可能,例如,凶手故弄玄虚,又或者是偶然事件。(偶然事件:在此指人偶箱子与古盛被杀案件为无关联事件)
兴许是喜欢人偶的小伙伴想把人偶偷走也说不定。但是没想到被杀案一出,盒身与盒盖分离同样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偷窃的人不敢站出来。或者人偶就是杀人工具,不得不被迫将其转移,不让人发现。事实上人偶到现在也没人找到吧。实则,凶手另有其人呢。
好了好了,这离我刚才想说的越来越远。让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为什么怀疑女佣。小孩子抱着一个大箱子多少有些吃力吧。而且箱子可是从姐妹所在的6区拖到无人区3区,孩子的话办到很困难。&rdo;
&ldo;等等,可是你刚才说是小孩子私心作祟,所以产生偷盗人偶的想法。现在你又怀疑女佣。看来你的逻辑不统一啊。&rdo;
杨尔似乎被人抓住把柄,脸一下红了,&ldo;所以,有没有可能孩子指使女佣这么做?就是主犯和从犯两个人。&rdo;
&ldo;所以你的意思是,协同作案!&rdo;京南摇晃着酒杯,眼神看着天花板。&ldo;你这种推论,可针锋相对的都是梧桐啊。家里的女佣竟然联合别人偷走小主人银杏的生日礼物,无论如何都说不通。不过,要是同为小主人的梧桐主使就能说通。可是,你别忘了,那无人跨越的3区可是有铁丝网。不仅如此,女佣没有船,还要花式游泳,又怎么解释。&rdo;
&ldo;这…一定有办法。肯定用什么手法放到3区的。有了无人区做背景,给案件增添几分&ldo;人偶&rdo;作案的误导。等下,你别忘了,姐妹就在6区,跟3区只隔了一层铁网。如果从6区直接往3区扔过去的话就可以。手法的话,通过调查一定可以解决。这样一来,女佣就不用运输繁重的箱子了。&rdo;
京南皱起了眉头,&ldo;老搭档,刚才我甚至都要为你拍手叫好了。但显然,你的推论不能自圆其说。你刚才指出女佣协助小主人梧桐作案,现在又说女佣不用搬运箱子,这可是低级矛盾。女佣的作用完全消失。没有体力活,论哪个小孩子都可以单独作案。很遗憾,对于你的说法,我不能认同。况且你总是先入为主,凶手搬运的可能只是盒盖,盒身不是没在现场吗?
而且,你似乎忘记了盒盖的位置,是位于3区最左侧。我虽然对镇子地形不熟,但按照地图上的比例还原,恐怕从6区投递的可能性极小。位置太远了。还有,3区跟6区之间挎着河道。所以,女佣究竟在中间扮演什么角色?&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