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作为古代官僚中的代表人物,他当然是喜欢这种知书达礼的后辈子弟了。贾清这么做叫做见人说人话,见鬼……不对,叫做“对症下药”。
果然,林如海脸上的笑容越发和蔼,询问道:“你这次是来参加江南文会的?”
“是的,姑父大人。此外,我还替林妹妹给姑父大人捎来一封书信和一件礼物。”
说着从怀里掏出黛玉写的那封信,至于礼盒,在进门前赖升就交给了林府管家了。
林如海显然没想到贾清还带来了黛玉的信,一时有些激动,见贾清将信递了过来,马上站起来接了过去。吩咐了贾清坐下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拆开信,看了起来。
贾清本来还准备买点礼物带进来的,又一想,林黛玉托他带的东西就是给林如海最好的礼物了,何必多此一举。
果然,林如海是十分在意林黛玉的,看见黛玉的信,都不理会他了,直接看起了信来。
黛玉的这封家信还是挺长的,林如海又看的仔细,足足半刻钟之后他才看完,沉吟了片刻,抬头问道:“黛玉在府上情况如何,身子可好了些?”
贾清相信这些黛玉在信中应该都说了的,林如海这般问,不过是出于长辈对子女的关心,想从贾清这里亲口得到消息,才会心安一点。
“林妹妹在荣国府一切都还好,上面有舅舅等长辈疼爱着,下面有许多姊妹弟兄天天在一处玩笑。老太太最是疼爱,还让林妹妹和她老人家住在一处,成天作伴呢。
只是林妹妹身子比较弱,在冬天里经常会咳嗽。老太太紧张的不得了,一有动静就会请常到府上坐诊的王太医开方子抓药看病。竟是半点不让人离开她的左右,倒是把我们这些孙儿辈的全比下去了。有个如此疼爱她的外祖母在,林妹妹的身子也是一日见一日的好些了。”
黛玉的病什么个情况林如海岂有不知的,听贾清如此讲也知道多半是在宽慰他。但好歹知道黛玉在贾府过的比在林府过的好就罢了。
轻轻将信放在桌案上,林如海对着他的管家道:“你先下去吧……”
“你妹妹在信里也说了很多她在你们府上的事,我看的出来,她被照顾的很好,你回去代我好好谢过老太太的慈爱之心。
我由于俗务缠身,不得亲自去探望她老人家,还请她老人家见谅,不要责怪才是。”
贾清一一点头应下来。
“你妹妹在信中也提到了你,说你诗词联对、天文算术无一不通。还附上了你的几首诗,我也看了,确实很不错!”
“姑父大人谬赞了,小侄不敢当。”
林如海看着贾清一副恭敬有礼的模样,虽说他很喜欢这样的年轻后辈,但他还是道:“我们两家本就亲近,在我这里你不必这么多礼,只当是在自己家里就是。倒是如今黛玉客居府上,还要劳烦贤侄作为兄长多多看顾才是。”
贾清闻言大喜,知道自己是入了林如海的法眼了,要不然,这种让他照顾其女儿的话是不可能对他讲的!
他这是真的把贾清当做自己的后辈看待了!
“姑父请放心,小侄一定会对林妹妹多多留心,保管不会让她在贾府受委屈!”
贾清打蛇上棍道。
之后林如海就贾清的学问考教了一番,发现贾清基本功很扎实,更满意了。待到午时将近,林如海就留贾清在他那里吃午饭。
林府人丁单薄,林如海唯一的儿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夭折了,膝下只有黛玉一女。
黛玉的母亲,也就是贾母的女儿贾敏去世后,林如海也没有续弦,只是还有几房姨太太,都没有子嗣。
这种时候,林如海当然不会让他的小妾出来招待贾清,所以,午饭就只是林如海、贾清两个人一起用。
席上,林如海道:“贤侄可知如今朝廷的大事?”
贾清一愣,他才离开京城十多天,没听说发生了什么大事啊。于是直言道:“小侄不知。”
林如海一副意料之中的表情,解释道:“我也是前日才收到的信息,朝廷要对鞑子开战了。”
“开战?”
“朝廷张榜天下,言关外鞑子一族在半个月前,对我大楚东北边关发起了第一波进攻。当今两代天子震怒,已经下旨军机阁,军机阁责令兵部,调集直隶、山东、山西等数省援军支援,誓要把此等宵小全歼在长城脚下!”
虽说大楚要和这个宿敌开战了,但林如海的语气全然没有一点担忧,想来是对国朝的实力很是自信。
第八十七章出林府至养生堂
“你不用忧心此事,国朝养精蓄锐百年,国库充足,兵强马壮,那鞑子国偏居一隅,不会对朝廷造成多大的威胁。
我给你说此事的目的是,虽说朝廷只在几个省抽调了兵力,此战也不算举国之战,但到底是在和异族作战,像是江南文会这样的盛事就有点不合时宜了,贤侄的此次江南之行怕是要无功而返了。”
林如海见贾清在那里沉思,以为他在为边关战事担心,就劝解道,并说出他的猜测。
贾清其实是在想,原著里不是说国朝是河清海晏,百夷臣服吗?
又一想,不对啊,探春远嫁不就是因为国朝对外战败引起的吗?要是百夷臣服的话,这也说不通啊。
看来这所谓的河清海晏、百夷臣服只是说处在一个安定、统一的年代,并不是说国朝已经无敌了,还是有敢向国朝伸爪子的夷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