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冀州军两次应敌皆得胜利,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好的事情,至少让众军在与大凉军交之时有了更足的底气,对大凉军也有了足够的了解。可是,事实并不像她想得那么好。
众军确实对于大凉军有了足够的信心,只是这信心太强烈了。
而且,越是亲身跟大凉军交手的将士,其实内心越不敢轻视这伙强悍的敌人。
哪怕在他们已经取得战局主动的情况下,大凉军依然作出了顽强的抵抗,给他们宝贵的骑兵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冀州军骑兵隐隐认识到,若论起单兵实力,他们其实是不如大凉军的,这次能得大胜,其害完全是依靠着主帅的提前料到了敌军安排,然后采取了合适的反制之道。
那些只是道听途说了这一战,靠着只言片语,在心中坚定着“胜过大凉军”的盲目将领,特别是高层将领,反而越轻视大凉军的战力。
军议之时,他们只是简单地祝贺了乔素贞打败了大凉军,根本没有问及此战的定计过程。有些将领已经纷纷请战。
目前他们的大军已经把各路中原诸侯压制在了豫州与青州境内,兖州和徐州大部落于己手,实力大增。
他们觉得中原诸侯的反击软弱无力,已经不足以对他们造成威胁了,他们应该集中力量,对大凉军进行攻击。
虽然中原出身的他们也认为南方荒凉开发不足,但是荆州北部与关中之地还是很富足的。
听说大凉掌控的境内出产许多有意思的商品,在各地卖得很好,若是他们能把这些商品和大凉的商路纳为己用,岂不是能收得大量金银?
作为主公,白广琪也只是象征性地提醒大家莫要大意,然后就“兴高采烈”地关注起了大凉王朝所掌握的财富,以及如何“快速”征伐其他各州,尽早一统天下的事情。
乔素贞感觉自己完全无法融入进去。
她知道,大凉军的战意并没有被他们击败,对方的反击不知何时会再次降临。
甚至连被他们暂时压制的中原诸侯们也未必束手,他们皆是一方豪雄,等缓过劲儿来之后,一定会想办法反击冀州军。
现在在他们的眼中,冀州军乃是与大凉军并列的,已经威胁到他们生死存亡的强大势力。
冀州本土未稳,他们这次行军本是以快为主,以防冀州生变,若是所有主力长时间地耽误在徐州,根本无法快速支援冀州。
可是,这一切只有乔素贞和少数将领在忧心,所有的军中将领都处在巨大的兴奋与急切情绪中去。
当乔素贞下定决心,跟白广琪摊牌,严辞提醒他要注意己方的破绽后,白广琪的应对竟然是直接把她调离大军,让她先一步回冀州镇守,以防生变!
乔素贞难掩心中失望,不过还是要尽力安抚中下层的将领,目前他们的军中已经隐含危机,绝对不能再起内讧,否则辛苦打下来的天下也有可能土崩瓦解了。
……
项阳正安排军务之时,亲卫来报楚清清登岸回来了。
他的心里不由得升起惭愧的情绪。
他知道,海上面对着古天海避而不战的战术其实是非常吃力的。
到现在,陈飞和楚清清一直带着主力船队游荡,依然找不到古天海的主力决战。
而古天海在吴郡等地完全站稳了脚跟,掌握住沿海的所有地盘和海港,可以从任何一处地方与海上联系。
这意味着他们根本无法采用守株待兔的计策。
项阳很早之前就答应要帮楚清清解决海上的情报劣势可是到今天为止依然没有抽出时间来。
不过,楚清清这次来见并不是为了吐苦水的,竟是带了一个让人完全意想不到的人物。
“陛下,这位就是那个天照国的安晴公主。”
楚清清自己的脸上也有些疑惑。
她对于东海的情况不算太了解,只是出海之后才听各地的水手和海商提起过天照国之名。
以她的印象,过去中原王朝从来没有与天照国打过交道,双方是井水不犯河水吧?对方的公主为何主动求见大凉皇帝陛下?
只是当时安晴公主态度真诚,而且表明来意友善,其本人又不可能对项阳的安全造成什么危险,所以楚清清才答应了她。
项阳愕然道:“天照国?东海之国呀,不曾想天照国也想参与中原之事么?”
他在听到天照国的名字时,就已经把这个国家在心里对上号了,升起了强烈的警惕之心。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