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美国的军需资产,由于英法采购代表团的团长们及时采取行动,得免于同样的命运。6月16日,珀维斯签署了文件,承受法国在美国的军火合同,价值共达474六亿美元。
6月间运给英国的剩余武器,其价值不能仅仅从物质方面来衡量。这些东西虽然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受到限制,但是对一个在法兰西战役中耗尽了武器的英国来说,却是如饥得食。这也是美国政府决心帮助英国打下去的一个具体证明。罗斯福准备这样做的心意,于6月10日在夏洛茨维尔的一次演说中向全世界宣布了:&ldo;我们将实行两项明显的和齐头并进的方针;我们将把本国的资源援助那些反抗暴力的人们;同时,我们将适当使用和迅速利用这些资源,以便我们自己在美洲可以有充分的装备和训练,能够应付任何事变和各项防务的要求。&rdo;
第二章从法国沦陷到罗斯福重新当选
罗斯福6月10日的政策声明,被许多评论家正确地理解为标志着美国同战争的关系中的一个新阶段。它表明美国迈出了第一步,从善意的中立转变到同那些仍然在抵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站在一起,成为它们的一个非交战国盟友。它已经走上了这条路,以后自会慢慢地而且是必然地进入完全交战状态,还会使它不得不担任它至今力求避免担任的角色,即起主导作用的世界强国。
这些结果,事后可以看出是无可避免的,但在1940年夏天,大多数美国人对之还不十分了然。然而,他们确实感觉到美国有危险,必须迅速而彻底地重整军备。1940年5月和6月国会的行动,证明了举国上下都已承认有重整军备的需要。在这两个月中,国会和全国人民已经猛然觉醒,看出他们处境的危险。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政府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抱有安全的幻想。在德军席卷低地国家以前,它曾假定战争发展的方向将不外乎三者之一。结局可能是盟国胜利,或者双方僵持不下,通过谈判媾和。华盛顿政府曾经估计过的第三种可能性是,德国由于战争准备比较好,可能取得一些初期的胜利,但法国和475英国,在马其诺防线和实力没有遭到损伤的英国舰队的保护下,将能坚持下去,直到受到美国工业的支援,能够扭转局势为止。因此美国政府假定,当西欧民主国家在军事上作出努力以阻止德意志第三帝国强行统治欧洲, 从而构成轴心国对西半球的直接威胁时,美国毋须考虑直接参战,或采取非交战立场,更不需要进入交战状态。
但从5月14日起,在华盛顿情况变得越来越清楚,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支配着美国政策和防务战略的这一假定是站不住脚的。德军在色当突破以后,欧洲战局的演变已经要求美国政府必须迅速改变计划和政策。美国政府在法国覆灭以前那几个星期乱纷纷的日子里所采取的行动, 即在上一节里所谈到的罗斯福提交给国会的防务咨文, 提出两洋海军计划以及运送武器到英国,这一切都说明了美国政策和防务战略中的新趋势和新行动。政府政策的主要宗旨‐‐使美国为一切突然的事变作好准备,以及对反抗暴力者以非交战国的身份给予援助‐‐已经由罗斯福在夏洛茨维尔说出。修订防务战略的计划,体现在1940年6月批准的关于扩大西半球防务的一项新的联合&ldo;陆海军作战计划虹4号&rdo;中。
为了实施这些政策,美国的武装部队和生产设备都需要大量增加。
第一节战备计划:重整国家军备
(一)武装部队
1940年5月和6月间,罗斯福、陆海空三军以及新任命的国防顾问委员会拼命地研究美国面临的危险和因德国采用新的作战方法而有必要加以修订的各项计划。
德国在欧洲的闪电战,证明了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总统在他5月1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和在后来的一些建议中,特别强调必须发展一支占压倒优势的强大的美国空军。他提出美国当时的飞机产量应增加二十倍,以便满足英国及其盟友的需要,并使美国自己的空军476力量增加十倍。这就要求每年制造至少五万架战斗机, 以及日后使美国的空军力量发展到至少有五万架飞机的战斗力。
飞机专家立即被召集到华盛顿,研究这项庞大计划的可能性以及它可能对美国工业的影响。1940年5月25日,柯蒂斯?赖特公司的副总经理t?r?赖特报告,五万架飞机的计划需要五年左右才能完成,并需要将飞机工业扩充大约百分之四百。赖特建议,鉴于需要大大扩充, 此项计划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可能第一阶段以海军空中力量五千架飞机和陆军空中力量两万架飞机为目标。
7月10日商妥的全部飞机计划是陆海军总共二万九千四百八十二架,其中将近四千架已经定了货。最后的交货日期预定为1942年7月1日。
1940年6月中旬由陆军部决定采用的经过修订的陆军计划,要求按照在二十一个月内充分动员一支四百万人的军队的规模进行生产。计划交给总统新任命的原料和工业生产顾问e?r?斯退丁纽斯和w?s?克努森,要477他们根据工业生产能力对此项计划是否可行提出意见。
造飞机八万二千八百九十架。其中有二千九百二十九架当时已经交货。其余七万九千多架中,四万二千一百二十五架分配给陆军,一刀零五百九十架分配给海军,二万五千八百三十一架提供给英国故府。余下的包括商用和军用飞讥,分给美国、拉丁美洲各共和国以及其他国家(同上书,第47‐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