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在1823年宣布门罗主义时,不过是陈述美国的希望罢了。门罗总统说得很清楚,外界如对美洲大陆进行干涉,将被认为是不友好的行为,可是他没有作出实际的保证来保护美洲各共和国的独立。而且美国当时所处的地位也无法给予这样的保证。门罗主义的各项要求之所以能得到一般的遵守,主要是由于欧洲国家首先要关心欧洲本身的均势,以及由于英国海军的力量和情谊。1940年夏初,似乎这两项条件可能不久都不再适用了。欧洲也许不久就在德国的霸权之下统一起来,英国的舰队也许会投降或被击沉。在那种情况下,西半球的防务势必要靠美洲各共和国本身的力量,而且主要地要靠美国;美国潜力虽大,可是还处于重整军备的初期阶段。在拉丁美洲各共和国中,拥有陆军和海军,能够对本半球的防务贡献一点力量的国家,唯有abc国家(阿根廷、巴西和智利),而它们是否赞成泛美集体安全政策,却完全不能肯定。虽然巴西的东北部突出地带显然是德国方面企图在美洲取得军事据点的第一目标,但是巴西对这方面处境的危险,意识也不强烈,甚至不足以消除它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提防美国可能侵略的戒心。智利和阿根廷戒心更强,因为这两个共和国距离危险地点都比巴西更487远,同时阿恨廷还怀有野心想谋取本地区的霸权,同美国的泛美政策竞争。
美洲防务政策的协调一致,意味着外交、经济、政治以及军事方面的合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些共和国的经济利益各各不同,而且在拉丁美洲存在着害怕受美国统治的心理,甚至那些由于本身利益和亲善情谊而同美国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也是如此。泛美体系主要是一种理想,还不是既成事实,虽然自从华盛顿开始了&ldo;睦邻政策&rdo;以来,迭次的美洲国家间会议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增进各共和国之间的合作。随着日本和德国两国政策的侵略性越来越明显,美国政府也日益关注美洲的防务问题。所以,1936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1938年在利马,都规定一旦西半球受到威胁时各国应进行协商,但并不承担一致行动的义务。美洲各共和国愿意讨论合作的问题,可是不愿意接受会限制它们独立行动的任何形式的政治一体化。在1939年9月的巴拿马会议上,达成一项共同执行中立政策的协议还相当容易,因为所有这些共和国在决心保守中立方面是一致的。然而,当发生要对侵犯安全区的交战国实行制裁的问题时,泛美团结的表面就出现了裂痕。由于德国在欧洲的胜利,结果对美洲的安全与完整造成威胁,美国政府面临着一项更艰巨的任务,需要立即协调美洲各国的防务政策。7月间在哈瓦那开会时,应邀出席会议的外长们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
德国想要在美洲大陆上取得立足点,有两个主要的途径。第一,它可能通过经济压力以及使用第五纵队设法在拉丁美洲某些共和国中成立亲纳粹的政府,第二, 它也可能设法占领或者控制欧洲国家在西半球的领土。
(二)欧洲国家在西半球的领土和&ldo;不转让主义&rdo;
欧洲国家在西半球的领土问题,在1939年9月23日至10月3日巴拿马会议的第十六项决议中已经预见到,并且于4月间德国占领丹麦以后,对格陵兰和冰岛的488地位问题已经实际出现了。格陵兰几乎全部在西半球范围以内,冰岛则有一部分在西半球。由于冰岛议会4月9日决议行使原来赋予丹麦国王的行政权并管理冰岛的外交事务,冰岛问题的政治部分得到解决。4月16日,美国政府同意和冰岛政府建立直接的外交和领事关系。冰岛安全问题的解决则是由于英国决定派遣军队到冰岛, 防止它沦入希特勒手中。英国保证它的军队于战争结束后撤出,美国政府认为满意。而格陵兰和冰岛不同,位于习惯上划分的西半球范围以内,属于门罗主义的范围,因此,格陵兰的防务问题,华盛顿觉得只应由美国来处理。
同时美国政府不愿接手对格陵兰的军事保护,因为国务院担心,这可能造成一个先例,在万一荷兰被德国占领时, 日本也可以攫取荷属东印度。因此,格陵兰当局请美国派遣保护性部队的建议就遭到拒绝,虽然美国政府也答应派一些海岸警卫队的小汽艇和提供一门轻炮,以保卫伊维图特的冰晶石矿,防备侵掠的船只。对于华盛顿的这种消极态度,伦敦完全同意,可是渥太华比较勉强。美国的部队直到第二年才派到格陵兰去。德国入侵荷兰以后,法国和英国派军队占领荷属西印度的阿鲁巴和库腊索,以保护它们的范围很广的炼油厂时,又一次发生了困难。美国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外交抗议。赫尔在5月10日会见洛西恩勋爵时,说英国的行动可能被认为是违犯门罗主义;他还提醒英国注意为日本在荷属东印度采取行动造成先例的危险。罗斯福通过英国大使要求英国政府证实英国没有在荷属东印度进行干涉的意图;要求荷兰政府证实荷兰没有要求英国在海外援助的意图;并489声明英国和法国的军队将尽早撤出荷属西印度。英国人同意这样做,哈利法克斯于5月12日就这一点作了公开的声明。美国政府还担心,一个交战国占领一块地方将会引起敌对的交战国的袭击。两个月后,英国军舰和维希政权控制下的法国军舰在马提尼克可能发生冲突的危险,使得美国政府十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