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不见,没想到能在异地相逢,想来也是极为巧合。”阮孟卿温和地笑着,“不知陈姑娘进城多久,可有找到要投奔的亲戚,若是人生地不熟,一时半会找不到,在下不才,在京城住了些年头,还可以替你做个向导。”
那日夜晚在财神庙里随口胡诌的话语又被他提及,陈珈兰微微一顿,随即说道:“那想必阮大人要告的御状也已经上达圣听了吧?”
话音落下,两人对视一眼,视线交错间闪过了一丝难言的默契。
那天晚上谁也没说实话,说的话里三分真七分假,却言不由衷得仿佛句句出自肺腑。
俄顷,陈珈兰又低下了头,认认真真地吃起了馄饨,不再给对面一个多余的眼神。书生将碗搁在阮孟卿身前,安安静静地退下,阮孟卿执起筷,夹了一只馄饨送入口中。
食不言,寝不语。
两人相对无言吃完了馄饨,片刻后,陈珈兰率先抬起了头。
“不知道阮大人特意来找我有什么事?”
她先前见到阮孟卿还是在寻仙馆门口,他同他的好友走在一处,她随意走走,来到这旧城墙根底下,乃是无意而为之,阮孟卿却后脚就跟着到了,必然是暗中跟随她而来。毕竟这个摊子实在寒酸,不像一个朝廷官员私下里会去的地方。
这个问题有些尖锐。
连阮孟卿自己听完也是一愣,不禁反思自己为什么要跟过来。明明和柳习风从寻仙馆出来时他还想着要回刑部处理一下积压的公务,但见到陈珈兰,他却迫不及待丢下了柳习风,让他先行离开,自己则悄悄跟在了陈珈兰身后。
为何会鬼使神差地做下这样的决定?如此草率,有些不太像平时的他。
也许……还是因为好奇?
阮孟卿想了想,沉吟道:“我并没有什么别的目的,不过是熟人相见,过来问候一下。”
不等陈珈兰回应,他又继续说道:“说实话,陈姑娘上京的目的我也猜到了些。”
“你知道?”陈珈兰挑了挑眉,原本想说的话也变成了这句。
阮孟卿颔首,微微一笑道:“想必陈姑娘入京是为了新科状元范良礼而来。”
陈珈兰不动声色:“哦?是吗?”
阮孟卿接着道:“陈姑娘来自桐乡城十里镇,恰巧我听说新科状元的家乡也是在那里。”
那时他虽未回京,但京城里的大事还是知道得七七八八的。
他说着,对上陈珈兰的视线,嘴角加深了笑意:“当然,我其实是猜测居多,不过当我提起范良礼这个名字时,陈姑娘的眼神略微闪烁了一下,这就说明我的猜测是正确的。”
被他道破,陈珈兰干脆大大方方地承认下来:“我上京确实与他有关。”
“我听说新科状元并无姊妹,也未曾婚配,陈姑娘与他的关系,我便真的猜不到了。”阮孟卿嘴上说着猜不到,目光却一直看着陈珈兰,“不过想来也不会是什么善事好事。”
他猜得八九不离十,陈珈兰觉得再瞒着也没什么意思,又念及他的官家身份,说道:“确实,你几乎都猜中了。我上京也不是为了投奔亲戚,而是为了状告范良礼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阮孟卿摩挲着杯底,轻声道:“那恐怕有些不巧。”
陈珈兰望了他一眼,他眼睛微眯道:“新科状元被封泸州知州,与丞相千金完婚后,已于十日前启程前往泸州赴任。”
听完,陈珈兰紧紧拧起了眉头。
她若要状告范良礼,他一没亡故二没失踪,如果不来,那她也告不成。紧赶慢赶,难道还是没赶上他离京吗?
“还有一事。”阮孟卿说道。
“什么?”陈珈兰下意识接道。
“按照前代律法:越诉者,笞五十;申诉不实者,杖一百。范知州如今已经封了官,你要告他便是越诉,没有一副强健的身子骨,那五十杖你可撑得下来?”
陈珈兰不说话。
她当然知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百姓若非逼到极处理从未见过有人状告父母官,便是因这规矩委实不近人情。
她皱起眉盯着阮孟卿说道:“你究竟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