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大西北民族之魂,也是我国西北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种。由于当代西北花儿成因的复杂性,与其他民族艺术相比,当代的花儿艺术呈现出一些独具个性特质的审美特征。本文就这一问题做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艺术形式的粗犷美与朴野美西北地区是民歌生长的沃土。在西北广大的山野和辽阔的草原上,“花儿”是当地包括汉族在内的回、土、东乡、撒拉、保安、裕固、藏等民族喜闻乐见的歌唱形式之一。“花儿”的内容纯真朴实,多歌唱男女恋情。“花儿”的曲调悠扬高亢,适合在野外放歌。人类的生命一旦被唱响,它就会成为一种永远的滋养。“花儿”就是这样一种生长在山野间,享受着人类生命滋养的艺术。
“花儿”也叫少年,它还有一个有趣的别称,“野曲儿”。
在西北地区,唱“花儿”多是在偏远的田间地头、山野川谷间。
由于它多表现男女的情爱,广阔的山野便是它最好的舞台。在这开阔自由的环境里,歌手们可以自由地抒发内心朴素、真挚的情感,向日夜思慕的恋人传达一片痴情。因此有“花儿”三禁之说,一般是忌讳在村庄里唱花儿,尤其忌讳在某些亲属之间,如父母与儿女之间唱花儿,这表明了花儿的野曲山歌性质。
“不走大路走塄坎,专昕个花儿的少年。”可见花儿是适合在野外唱的。而面对爱情的大胆、粗犷的追求和热情、坦率的吟唱,也似乎只有旷野的陪衬才显出其激越充沛的热情。在西北的花儿中,我们可以品尝到其大胆的野性气息,这是花儿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旧时代,西北地方民族的封建意识都很浓厚,男女婚姻都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花儿却代表着觉醒的心声,大胆她提出了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呐喊。在这里,我们既听到了叛逆者的反抗心声,也品味出了蕴涵在其中的坚如磐石的爱情誓言,“星星出来对对明,郎变鹞子姐变莺。青天云里飞着浪,中间无媒要成亲”。以生命为代价去追求爱情,这是西北花儿率直大胆的主旋律,这样的花儿在贫瘠荒凉的山野间,为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信心和生命的滋润,好的花儿就在这种深情的传唱中以质朴、泼辣的风姿照亮了一片片阴暗的土地。贫瘠、荒凉、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西北地区各民族坚韧、刚强的性格,在两情缠绵的性格中,这种性格仍然得以保护和发扬。这种凛然的爱之风姿,是这些民族刚强个性的再现,它不仅催生着再现民族不断追求的信心,而且也不断磨砺着他们的人生。
这种粗犷、朴野的特征,也使花儿具有适合在广袤的山川间传唱的特殊音调,即悠扬宽广的演唱旋律,“三分歌词七分唱”是人们对花儿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至少表明花儿的演唱对花儿内容的传达往往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民间艺术家在悠扬宽广的花儿演唱中,以高亢、嘹亮的基调、朴实自然的歌喉,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这与田间地头、广大山野的独特环境是相一致的,这也说明民间的沃土是花儿的舞台,是花儿传播的最好土壤。充满泥土气息的花儿,悠扬缠绵的飘荡在西北的山野川谷之间,这种悠扬尽管由于西北各民族不同的心理素质和审美倾向,而有了一定的变化。如回族的花儿悠扬而刚劲,保安的花儿悠扬而奔放,土族的花儿悠扬而婉转,撒拉的花儿悠扬而清新,东乡的花儿悠扬而悲怆,藏族花儿悠扬而高远,但悠扬、嘹亮、高亢、奔放是西北花儿的总体特征,浓郁的山野气息与悠扬这一基本音调的协调性,使高山峻岭、草原河谷之间的歌唱,必定高亢悠扬,这样才能传达的真切而深远。
二、艺术色彩蕴涵的苍凉美与人性美
西北地方的荒凉和艰辛,是花儿传唱的大背景。从花儿流露出,西北的自然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特点,生存条件比较恶劣,这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当地人们的生计方式和生活习俗。
各族民众或农耕或游牧,但都以顽强的适应性和开拓型,在创造和演进文化的同时,也在历练着自我,从而熔铸成他们人格的共性特征——淳朴、善良、坚韧、刚强,而这些特征又在花儿中得以充分地展露。这就是西北各民族崇尚力量、坦诚乐观、豪迈心理的具体体现。
花儿在瘠薄的黄土地上缘起的动因以及传承流变的痛苦历程,本身就具有悲剧特征。唱花儿的那些民族,世代生活在深山大沟,在沟壑峰峦茫茫无边的黄土上,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干旱与灾难。’加之历史上这些民族都遭受种种压迫,使他们变得斩钉截铁,威武悲怆,震撼着时间的进程。所以,这些民族的情感起伏就像他们所处的环境一样大起大落,于是,反映这种民歌情感和心理素质的花儿,也就变得跌宕起伏,蕴涵着凄凉悲怆的苍凉美。
历代的统治阶级,对花儿流行地区的人民的统治异常残暴野蛮,曾激起各族人民连绵不断的起义。血的锻炼造就了各族人民面对封建暴政视死如归的坚强性格。即使在两**情中,也受到这种心理素质的熏陶。为了寻找爱情,青年男女大胆冲破封建礼教,他们果敢而坚强的斗争精神在花儿中随处可见。
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及其道德思想,历来就是以扼杀人性、蹂躏精神为其重要的统治手段之一。他们视花儿为“淫辞滥调”,不登大雅之堂的“野曲”,采取种种方式禁锢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这些也必然会给花儿蒙上一层历史性的凄凉、忧郁色彩。正因为如此,花儿才变成了他们心中的歌。花儿成了载负着他们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全部热情,所以豪迈的歌唱就成为花儿的又一特征。在严酷的自然面前的豪迈感、在艰辛的生活面前的豪迈、在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面前的豪迈最终化成了一声声豪迈的歌唱。“尕马儿骑上着弹背上,西口外打一趟黄羊;为生活草滩里受孽障,把花儿抛在了远方”。西北各民族艰难困苦交织着的生活在花儿中犹如电影蒙太奇一样闪现,各民族善良、纯正的品格在花儿中得以浓缩。这高亢、豪迈的旋律,来自西北高原的磅礴气势,也来自各民族粗犷、豪爽的内心世界。主观体验和客观现实的相交融会,使花儿在豪迈的吟唱中抚慰着这些焦渴的心灵。正如德国批评家赫尔德所说:
“歌谣具备了全部的魅力,鼓舞着人民,是他们的动力,是他们永远继承的歌声和欢乐的歌声,这就是粗犷的阿波罗发射出来的箭,他们用这些箭洞穿了人们的心,而他在箭上系上心灵和回忆。”
花儿民间创作者们,正是基于对这一切的熟悉和热爱,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去审视、去体验,使自然物在其既有条件的基础上幻化为美的形象,体现出完满的人格。花儿不仅是恋歌,它还有着深厚的内涵,是西北人民心灵深处对生活、人生、历史、未来的真切呼唤和由衷期盼,也是他们人格精神的写照,体现着他们自然本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听着那高亢嘹亮,发自肺腑的花儿,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当地广大民众内心深厚的情感积淀和人性本真,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花儿之所以能负载着历史与真情常盛至今的缘故。
三、文本内容的地域性与开放性特征
花儿作为本土文化,现在正形成一个很大的“文化圈”,产生着强大的文化联络作用。花儿形成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地方。民众之间的战争、变迁、民众间的融合等情况十分频繁和复杂。花儿的形成和发展,有各个民族的创造和加工,并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直到现在,生活在这个地方的各民族,尽管在宗教信仰、民族意识、饮食禁忌等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但对花儿的喜爱,以花儿表达心中喜怒哀乐的情感是共同的。
当代西北的不同民族,由于他们不同的社会形式,在花儿的表现中必然会打上深深的地域烙印。事实上这种特殊的居住与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地域民族中许多方面都会存在差异,也会形成一些不同的风习,这就使得许多花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当我们在聆听西北花儿时,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和艺术语言中便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区域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所带来的鲜明的地域特征,同时也能强烈地感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豪放与直率。西北花儿就其社会属性来说,就能鲜明地衬托出其地域性特征。西北的花儿在其创造过程中所灌注的不仅是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在这地域中所显示出的独特的人文环境。
因而当我们欣赏这类作品时,那股强烈的西北味道会扑面而来,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说地域性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了西北花儿内质的话,那它文学与艺术形式的丰富与创新又体现了当代花儿的开放性的审美特征。从当代花儿的文学体裁上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多年来的发展使当代西北花儿艺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繁荣,许多创作者在花儿文学和艺术形式上的创新探索,引起了当代民族乐坛的高度瞩目。如被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花儿,在近些年的花儿创新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像花儿歌手表演的《莲花山情歌》。歌手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在传统花儿曲令和民间小调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革,他们配上现代的音乐配器,同时伴以欢快的舞蹈表演,对花儿加以创新,获得了好评。花儿以其朴素的语言,真实的生活画面,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了西北人特有的直露性及人性共有的爱美、追求美的丰富思想情感与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花儿是文学的积淀,是历史的沉积。花儿中既有古老文学的遗存,又有现代文学的面貌,有久远历史的追思,又有新的情感流露,它始终紧贴在人们生活的层面上。无论是对旧社会的、爱情的内容的揭示,还是对新时期社会生活其他内容的赞颂,花儿都因其描述真实的生活画面,反映人们真实的思想情感而始终充满着浓厚的人**彩,给人以美的享受。一首花儿就是一篇社会史料,一幅风俗画,一篇民俗学资料,这些丰富的生活画面给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及哲学、美学、法律学等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花儿作为西北地域文学、艺术的重要丛林.对其发掘、整理、研究,正在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史研究格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无论对发展地方文化,还是丰富祖国文化宝库,都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赫尔得.论鄂西安和古代民族歌谣.西方文论选,上册P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