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村的路遥远而崎岖,周母走的腿都酸了,心里越发委屈,自己这是造的什么孽啊,养了这么个不顾家人的女儿,又白跑一趟,什么都没有捞到。
想着周念夏的那个提议,周母难免有点心动,可是一想到大儿子还那么小,木匠又是一个累活,心里便满是不舍,可是不送去又能怎么样,好歹人送过去了还能省一份吃喝呢。
想到这,周母想想家里的情况,又想起自家女儿身上的穿戴,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早知道就把自己的亲女儿送过去了,自己女儿自己知道,可不会跟着这丫头一样记仇没良心。
一路越想越气,回到家里,周母气呼呼的回到屋里,看着床上呜呜大哭的孩子和守在旁边的二女儿,又是一阵心烦。
可是没办法,刚生下来的小儿子,这肯定是饿了,一看,还尿了,任劳任怨的给换了尿布、喂了奶,又使唤唯一的女儿出去洗尿布,周母这才舒坦下来,躺在床上思索今天的事情。
天色已经不早,过了一会,在地里忙活回来的周父也回来了,周母这休息是休息不成了。
往常一般用过粗糙的晚饭,周母和周父在屋子里说话,周父都不用多想就知道自家这婆娘又是徒劳无功。
比起自家愤懑不平的婆娘,周父反而更清醒,在周母去了几次之后回来的抱怨,周父就知道这个女儿是怨上了他们,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们缺钱,也没有更多时间来重新经营这场感情,也就只能这番了。
所以这下,周父听到周母对这一躺的讲述,还是有点惊喜。
他们就是一般的乡下人家,也没有门路认识什么有技艺的师傅,现在自家这女儿可谓是提供了一条新的路,指不定以后还能成为传家的手艺呢。
周父比周母想的要深远些,虽说自己大儿子也才不到五岁,可是过几个月也就差不多了,这么大的男孩,在村里也该开始做些活计了,现在送去做学徒也不算小了,他可是听说过,一般学手艺都要出去学个十来年,等学成出师,正好回来自己另起炉灶、也娶妻生子。
周父想的美滋滋,和周母这么一说,周母也顿时被说服了,最重要的是家里实在供不起这么多人吃喝了,孩子小就小了点吧,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一想通,周母心情就舒坦了,瞬间睡意袭来睡了个好觉,只剩下周父睁着眼,想着这一件事情到底能有多少好处,家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翌日,睡得精神饱满的周母和十分困倦的周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家子用过粗粮熬成的粥,周父难得没着急下地,而是将大儿子喊到身边来,&ldo;大郎,你大姐给你找了一个学徒的手艺,过个半年就送你去,你可愿意?&rdo;
这问其实也就问问,五岁的小孩哪里又懂什么学手艺,其实周大郎对于爹娘口中偶尔出现的大姐印象已经不大深了,只记得大姐是一个十分勤劳能干的,离开家也有一年了。
这会儿听见周父这样说,一脸茫然,周父也不在意,毕竟在他看来这实在是一件好事,这就够了。
一家人也没有着急去镇上回复,毕竟儿子也还小,好歹好好养上几个月,到了师傅家学手艺可就没有在家里这么舒坦了。
过了两个月,周母再三催促之下,周父才准备带着大儿子一起去镇上,这次周父也要去镇上,把儿子送到木匠师傅家里亲自看看情况。
拜师傅嘛,肯定要有一套拜师礼,这线虽然是周念夏这个当女儿的牵的,可是周父周母是在没有把握,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女儿会老实替他们出了这份拜师礼,还是自己准备好省的到时候出丑,别搞砸了。
周念夏见自己说过学徒工的事周家就不再来人,还以为周家不愿意结合接受这个提议,遂也就作罢不再多想。
谁知这日,刚回到自己屋里歇息的周念夏,就又收到消息说家里来人了,周念夏注意到来的貌似是好几个人,心里也顿时有了猜测。
在箱笼里摸索片刻,周念夏取出一包点心来,这是她伺候的大小姐赏的,刚好还没有拆动呢,正好这次给了周家人,总归一百步都走了九十九步,也不差给这临门一脚的好处了。
这次将人送进去,她以后可是能省掉多少麻烦啊,可谓一劳永逸,只希望这个孩子能有点长进,,真的学到点手艺,那以后周家就再也不是她的责任了,虽然她自己现在也并不觉得,可作为现今周家唯一一个有收入的人,她过去这段时间的遭遇不可避免。
这就是不患穷而患不均,一群人都穷不是问题,其他人都穷就你富,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也活该你被打秋风,完全没有道理、却又合该如此。
周念夏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给摘出去,至于这周家大郎以后是为周家任劳任怨还是如何,那都不关她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没有道理的,也有很多事情压根不能讲道理,比如婚姻、比如父母子女。
第143章养女篇8
这次去老木匠家的一程,周念夏自己并没有亲自去,而是再次托了这段时间以来关系亲近不少的小玉儿带路过去,也是为了减少点双方之间的联系,她是想解决麻烦、可不想带回来个□□烦时时纠缠。
理由也是现成的,毕竟是丫鬟,总要在主子身边时时侍候,送上一盒主子赏下来的点心、面子上过得去也就行了,至于感情这种东西周念夏觉得双方之间并没有多少,不说周父周母这样的罪魁祸首,就是几个年幼的弟妹作为既得利益者,享受着她卖身得来的钱财才能安然度日,又何来的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