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极品悍妃 > 第八十四章 机遇三(第1页)

第八十四章 机遇三(第1页)

第八十四章机遇(三)

《极品悍妞》这周现代言情类分类强推,请亲亲们继续推荐收藏!

在三姑的带领下,一行人直向玄真观的方向走去。对于城隍庙,现代的人都不怎么了解,可是它在中国古代,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正如三姑前面所言,玄真观建于明朝初年。在旧中国,可以说所有的城市都建有城隍庙,而城隍爷又按时于清明节以及阴历上元节出巡,其规模如同朝中的三品大员出行一般,非常隆重和热闹。

到了后来城隍庙的权职愈大,不仅管理着全城的治安,而且守御成河、水旱吉凶、冥间事物、士子的科考桂籍,并成为直接向玉皇大帝负责的地方最高神。

对城隍庙的信仰,在南北朝的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中唐时代已相当普遍。到了宋代,几乎天下所有的州府县城都立坛供奉,列入祀典,只是在这个时候,城隍爷还没有正式的住所。到了明朝时期,国家对城隍的敬礼,就又隆重了不少,并且皇帝下诏,于各府州县改建城隍庙,其样式按照州府衙门的款式而建筑。

据《续文献通考、群把考》记载:hb省的云市,在明洪武二年所建,其至高广视官署正衙,几案皆同,置水土,撒塑像,取其泥涂壁,给予云山,主用丹漆,字涂以金,旁饰龙纹。明太祖还命令各级官员赴任时,都要向城隍神宣誓就职。自此,城隍庙的名声越发的大了。

经过大清二百多年,女真族的大举进入,为了巩固人心,满族人采取了尊重汉文化的怀柔政策,把城隍庙建的更加富丽堂皇和神圣。成为了阳间的州城府县的百姓由大清皇帝任命的官员来管理,阴间的鬼魂则由城隍爷来管。

在每一年的旧历四月的上半月,有的地方则是七月的上半月,便是阴间的中元节,这个节日等于是阳间的春节一般。到了这个时候,阴曹地府各城隍都要给众鬼魂放十四天假,让他们欢度佳节。

在阳世,这段时期就被称为“中元化帛之期”,说此时给死去的亲人烧化纸钱,都保证能收到,有钱的人家还常常在这段时期请和尚道士诵经来超度亡魂。有的就到城隍庙里举办“”盂兰盆会,出钱请求为自己的亲人做道场。有句老话叫做:七月半,鬼乱窜,便由此而来。

到了四月十四这一天,鬼期假满,城隍老爷便要亲自出驾巡街,来收鬼魂归入阴曹地府,再还人世间一个和平盛世,于是城隍出驾就成了民间一个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的大会。

关于城隍出驾,三姑也听自己的老辈人们讲过,顺便也给依曾姑侄叙述了一番。

四月十四这一天城隍出驾,看的人很多,许多人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就是为了观看这一年一度的盛况。街道两旁的人非常拥挤,人们只好把脚跟踮得高高的,望着远处和附近密密麻麻的人群。里面除了孩子们的哭闹声,就只剩下相互拥挤时的谩骂声。

之后,人群一静,就看见几辆为驱除晦气而烧的浓烟鬼鬼的装着柏树枝子的车子。车到之处,人们的眼睛被熏得泪汪汪的,不少人都忙着用衣袖擦拭着眼睛,另一些人啧拼命的眨着眼睛。紧接着,一群衙役们挥舞着长鞭走了过来,一边走还一边一路高呼:“把帽子摘喽!”这一喊,那些看人闹的人们赶紧都把帽子摘下来,不摘下来呆会就得挨鞭子,这算是对阳间的清街开道。

继之而来的就是阴间的开道神和阴无常。开道神都是一些画着大花脸,穿着奇装异服的,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顶门帆,不是的向众人挥着。人们见之都连连后退,这样就形成了后面的人们拼命伸长脖子、踮着脚尖向前挤,而前面的人都要顶着后面来的巨大压力而连连后退,一时间人们被挤得如同大海中飘摇的小船,人群也如同一个个惊涛骇浪,一时间哭爹喊娘的连成一片。

阴无常为五对花脸,都手里拿着一柄铁叉,身穿黄马褂,一对对走过去。再后面就是高举铁锁的“鸡脚礼”,之后便是黑白无常,戴着高高的纸帽子,伸出长长的红舌头,手里也拿着帆,对着人们做出一些龇牙咧嘴的怪模样,吓的坐在大人肩上的孩子们都低下了头,紧紧地抱住大人的头不干再吱声。

出驾的先头队伍一到,摆香案敬神的人家便点燃香烛,在叮当作响的锣鼓声中,三三两两的老婆婆和妇人都在磕头祷告,其中夹杂着把在屋檐或者是窗台上看热闹入了迷的孩子们,下来后找不到父母的哭泣声。只有等这支队伍渐渐远去,人们这次意犹未尽的砸吧着嘴巴,津津有味的谈论着上面某某的扮资,比今天人们看了一场盛况空前的电影更胜一筹。

三姑的娓娓道来,把依曾和她姑姑都听得着了迷,这是大家才发现已经到了玄真观的门口。只见这座庙坐北朝南,有大门、过厅、乐殿、大殿、后清宫几个部分组成。

建筑为琉璃瓦覆盖,卷涌出厦,飞檐四出,建造精致,结构坚实。乐楼高达15米,歇山双层式建筑,飞脊浮雕游龙数条,并装饰着凤凰牡丹,说不出的雍容华贵。

进入中门,步入院落,一段青石板路接连着第一重大殿,钟亭、鼓楼分左右两边,楼亭下供奉着马王菩萨。经殿宇进入长廊,长廊上挂着许多信徒还原谢神的匾额。

正殿供奉的就是城隍像,城隍像是一个泥塑的神像,头戴官帽,身穿蟒袍,长得黑面浓眉,神态颇为威武,端坐在宝座之上。神像前面有一条长长的案桌,上面摆放着香烛和一个大大的香炉,香炉里面密密麻麻的插着许多香,香烟正在袅袅霭霭的在大殿里升腾着、缭绕着。

在这大殿上,还塑有判官小鬼、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鬼神像,一个个龇牙咧嘴的,再加上大殿里面很阴暗空旷,只有点点烛光,霭霭香烟,使这个大殿更增加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从外表看第一重宝殿最是巍峨高大,给人以神圣空灵的感觉,虽然里面的人不少,可都是神情肃穆,没人敢高声喧哗,更给这个大殿天了不少的威严。

香案两边各有几个身穿灰色道袍,头戴华阳巾的中年道士正在给香客抽签打卦,给人指点迷津,身旁还放着许多黄纸,纸上都画着不同的符号,依曾心里清楚,这些都是道士们专门驱鬼、逐妖、治病的符?,其中还包括一些护身符、辟邪符,还有一些身上佩戴的饰品,据三姑介绍,这些符?和饰品都是经过真人开光的,戴上后能够保平安,所以慕名而来恭迎的人很多。

香案前,摆着一个硕大的鼎式香炉,里面插着许多长短不齐的正在燃烧的香,旁边更是有一个两米见方的香火池,池中放满了烧纸,此刻整座大殿笼罩在香烟缭绕之中。

张双妙此刻赶紧沉下心神,对三清肃然起敬,恭恭敬敬的低下头,上了三柱香,放了十元钱的香油钱。然后按照三姑教给的规矩,走到蒲团前,胸前两手合十,然后高高举过头顶,再落回到胸口的位置,然后先迈右脚,再迈左脚,向蒲团上跪上下,两手成匍匐状,然后两手反转,手心向上,而头自然俯下去,直到挨着手掌为止,然后站起上,再一次叩拜,历经三次,方能起身。

大殿负责赞礼的道长正带着几个道人,忙着给众多香客解疑答难。三姑没有在这里久留,直接向后面走去。大殿的后面是城隍爷和城隍娘娘的寝室,那城隍娘娘的塑像凤冠霞帔,蟒袍玉带,容貌美艳异常,一副诰命夫人的架势,让众多的香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三姑显然对这些都习以为常,继续带着她们一路向后面走着,在大殿和配殿的四壁上,到处都画着阴曹地府内的种种刑法,有的正在被下油锅,有的正在被拔舍剖心,那上面的人物都在做着垂死的挣扎,一幅幅画面都惨不忍睹,更加使人感到肃穆庄严和阴森可怕。

依曾此刻也感到很恐怖,见一旁的姑姑也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就赶紧低下头来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在一旁跟着向前走。她自从一进这座道观的大门,就感到心里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得多,几番在心里翻江倒海般的奔腾,就像是急于打开缺口的江河,大有一泻千里之势。

依曾开始心里也没有太在意,以为是这里气场强大,自己初次来这里,心灵上不免会有冲击,感到震撼是在所难免的。她跟着姑姑跪下去的时候,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着上苍,今生不求大富大贵,只要找到一个能够同甘共苦的心上人,就不会虚度此生了!

张双妙有心再求取一个吉祥物佩戴,可三姑对她施了一个眼色,嘴上说道:“天也不早了,赶紧去见真人吧!

于是带领着她们二人像后面走去,到了第二重中间巨大的回廊是,这里的人明显比前面的人少多了,可依然络绎不绝。三姑没有停步,带着她们穿过左侧偏殿向里走去,越往里走越是幽静,依曾仔细的打量着前面,发现远处还有几座庭院,隐藏在绿树环抱之中。

见三姑屏气敛息,依曾也不敢再抬起头四处打望,只有微低着头,用眼角的余光看着路的两边的高墙。这里的环境很清幽,墙依然是蓝砖的高墙,路是用白灰两色的鹅卵石铺成,路的两旁都栽种着高大的松柏,更给这里天了不少古朴之色。可是却也奇怪,心中的奇异感觉不减却更加增加,让依曾有些慌乱,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这种现象看在三姑和姑姑的眼里,她们却没有感到异样,以为只是小孩子的一种正常反应,就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暗中的又叮嘱了几句。

依曾强忍着自己的不适,尽量装出一副从容的神色,继续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怦弃杂念,来掩饰自己心头那种越来越不安的感觉。

不远处有个月亮门,门口站着两个衣着朴素的小道士,都是头戴青巾,身上穿着灰色的长袍,脚上穿着白色高筒白布袜,青色圆口鞋,一只手里拿着佛尘,另一个手单掌于胸前,正在那里敛息闭目,见她们三人走过来,其中的一个小道士显然是认识三姑,面带笑容地走了上来,微微鞠了一躬,口里颂了一声法号:“无量寿佛!王施主是来找师傅的吧!他老人家今天接待了几位贵客,正在休息。还请先各位先到客房等一下,我去看看师傅醒来了没有?”

说完稽首而去。另一名小道士连忙把他们让到了旁边的客房里。三姑显然和这里的道长很熟悉,所以这些小道士端茶倒水的,样子也很是恭敬。

依曾打量起这间客房,里面只有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其余的什么也没有,倒是收拾得一尘不染的,墙面也像是新刷过的,很干净。看来这里不过是个临时会客的场所,要是什么大人物来了,说不定还有另外的豪华地方招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