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清不再言语,在马背上击打了一鞭,当先跃出。
李勐见此,笑道:「好久没比试马术了,且看这次谁快!」
仁浩叫道:「好!」
说着,仁浩双脚在马鞍子上一震,向洪、李二人追去。
长白山。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此时,张成义已进入古稀之年;当然,枯松道人早已作古。
一转眼,洪清与张成义已经十多年没见面了。张成义内功深湛,但也经不起岁月的雕琢,面上不满了皱纹,头上也白发居多了,但他双目依然炯炯有神,英姿不减当年。
回到了中国。
此时,洪清等三人正在与张成义开怀畅饮绍兴女儿红。
十多年未见,张成义眼中的洪清已大异当年的瘦弱幼童。
此时,洪清,魁梧健壮,已稚气全无,代之以深沉睿智。张成义十分高兴,但想起英年早逝的师弟,他又感到阵阵心酸,眼泪涌到了眼眶。
洪清说道:「师伯,你想到了我父亲?」
张成义抚摸着洪清的头,说道:「你已长大成人,师弟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洪清说道:「乃木希典已死八年。他没有善终,父亲的仇也算是报了。」
张成义点点头,说道:「这么多年,你一直在国外漂泊?」
洪清说道:「自宣统二年赴日,在日本留学三载,然后去了德国,其间参与了欧洲争霸战。后来,也就是三年前,俄国发生了革命,我又去了俄国,帮助苏维埃镇压白卫军。」
张成义说道:「老毛子与我们仇怨极深,他们窝里斗,自我削弱,正好可以减轻我国的边界压力,你为何帮他们平定内乱?」
洪清说道:「俄国人的领导者名叫列宁。他曾承诺,国内局势一旦稳定,俄国将放弃在中国的一切权益;同时,他们还将归还曾侵占的大清的土地。」
张成义说道:「俄国人,一向反复无常,出尔反尔,他们的话怎能相信?」
洪清说道:「我知道俄国人一向言而无信,但为了国家利益,宁可相信他们的话。将可能手绘的权益尽量收回。还不错,俄国人除了中东铁路外,已放弃了在东北的一切特权。我此次回国就是为了收回中东铁路而努力的。」
洪清、仁浩、李勐,三人是在1918年底到达俄国的。此时,对于列宁,国内局势更加动荡危急,白俄军队在各地不断发动「叛乱」。刚镇压完此地的「暴乱」,另一个地方又发生了「暴乱」。列宁的丘八已经疲于应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