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郎如此年少风流,不知已有妻室否?”
义忠王此问一出,殿中顿时有了一瞬间的沉寂。
这一问看似很平淡,但是很多人心下都明了,这句话的目标,是贾家。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义忠王有一个庶出的女儿,视若掌上明珠,其受宠程度,就是正室所出的嫡女都多有不及。若是只是他宠着也就罢了,偏偏那个女孩也非常的得圣上的欢心。
这其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皇家之中女儿并不值钱,这些金尊玉贵的金枝玉叶很多都是被皇家作为拉拢大臣的工具来稳固皇权,或是嫁入高门,为她们的兄弟联结势力——直率一点说,就是联姻的工具,区别只在于价值多少而已,所以一般来说,这些女孩的尊贵程度和受宠程度并不取决于她们自身的才华和聪慧,而是取决于她们的父母和兄弟。
嫡庶、母亲出身、外家势力、兄弟多还是少、是否有争夺的资本,这些直接决定了皇家的女孩子们在她们的父亲、祖父心里的地位高低。
而义忠王那个女儿什么也没有,她生母地位卑微,不过是昔日太子宫中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宫女,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外家,因为生母早死,也就没有兄弟,甚至就连她的出生都只不过是她父亲一次酒醉的结果。
按理说这样的女儿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长大以后被嫡母随便找个人家嫁了,但是——再糟糕的出身也架不住人家命好,生得几乎和去世的元后一模一样啊!
据说昔日元后身边的侍女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惊得以为是元后复生,直接伏地口呼“娘娘”呢!
因为肖似元后的缘故,圣上极其的喜爱这个孙女,当时义忠王还是太子,为了讨圣上欢心也就跟着宠爱这个女儿,甚至想让太子妃把她记在了名下当成嫡女来抚养。
当时太子妃也有一个嫡女,宝贝得跟什么似的,结果却要半路被一个出身卑贱的庶女抢走女儿嫡长女的位子,太子妃心中别提有多怄了,对这个庶女也看不顺眼起来。而事情说来也怪,太子刚刚让庶女搬到太子妃身边没几天,一直无病无灾活得好好的的嫡女就无故夭折了,痛失爱女的太子妃认为是这个庶女克了她的小女儿,和太子大闹了一番,太子出于对妻子的愧疚,最后还是没将计划付诸实施,所以那个女孩子尽管受宠,却还是庶出的身份。
林如海并不知道义忠王这个女儿背后的曲曲折折,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吓出一身冷汗——问什么不好,偏偏要问有妻室了没,这是,想要结亲的意思?
所以他的回答是:“启禀王爷,学生虽未娶亲,但是已经有了婚约。”
很多戏文子上都演过才子高中状元探花之后迎娶公主郡主为妻的故事,让人看了真的是浮想联翩,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林探花表示,当这事可能真的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那真的是一点也不好!
他都是已经有了婚约的人了,要是悔婚另娶,那岂不是现成的陈世美?就算义忠王的女儿是皇家血脉比贾家高贵又如何,他还没中进士的时候贾家也没有嫌弃他家而把女儿许给了他,难不成自己一朝得中就要翻脸不认人?林如海自认自己还没不堪到那种地步。
就算没有和贾家的婚约,林如海也不想和义忠王牵扯上什么关系,娶郡主县主听起来风光,内里如何却是谁尝谁知道,别的不说,要是娶了皇家的女儿当媳妇,那在家里的时候是媳妇侍候婆婆还是婆婆侍候媳妇啊?而且,因为前朝出过外戚干政的事情,本朝对这方面一向防范很严,要是真和义忠王府结亲,他的仕途就可以立刻止步了。
更何况,义忠王现在的身份极其的微妙,朝中不少老臣都对他不满,虽是嫡子,却是曾经犯上作乱的,要不是圣上压着,义忠王也做出一副诚心悔过、不问朝廷中事的样子,弹劾他的折子早就足以将御书房给淹了,就算如此,圣上案上也会时不时收到进谏的折子。
要是义忠王一直安安分分还好,要是他还狼子野心不死······林如海单单是想想那个可能就能吓出一身冷汗。
义忠王对林如海的回答并不意外,林如海和贾家的姑娘定亲的事很多人都知道,要是他敢在这种时候出尔反尔,那就是欺君之罪:“是和哪家的婚约?”
答案自然是贾家。
义忠王眼光在贾赦身上流转,笑道:“这么说起来,贾家姑娘倒是有文君之远见、红拂之眼光,慧眼识英雄。林探花可是本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探花郎,年未弱冠已有如此成就,真是年少有为,就是前朝也没见过这么出色的人物。”
文君、红拂?
要不是这是在圣上和众多大臣面前,贾赦能拿剑劈了义忠王!
把他妹妹比作文君红拂,你义忠王到底什么意思?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扯到贾敏本身算个什么事?
也就是在这时,贾赦意识到——不妙。
虽然对贾敏和林如海的婚事不太情愿,但是婚事定下之后就是他也没有过退婚的念头,因为婚约一旦定下,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再无更改的可能,就算贾敏在婚前就死了,她的灵枢也要进林家的门,那么义忠王为何要在这时候提起林如海的婚事?
若不是本意不在林如海身上,就是已经有了很大的把握!
一想到后面一种可能,贾赦心都要凉了,他几乎是反射性地去看自己现在的君王。
圣上面上不喜不怒,平静无波,根本看不出来是怎么想的——圣意无常,君心难测。
可是就是这种平静才更让人心里发慌,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贾赦一下子就想起了前朝荥阳公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