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朱棣确实是马皇后所生。《明史》上的说法,朱棣是朱元璋的正妻马氏所生。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4月17日)生于应天(今南京)。而且来源比较可靠,如《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玉牒》等。但是有人说,这些史料都被当朝皇帝派人更改过,所以也不可靠。
导游比较赞同第二种说法,也就是朱棣的生母是碽妃。但是导游人微言轻,又拿不出更多更权威的证据来,只能是凭感觉自己说说而已,没有任何意义。
上面四种说法,都有其自身的依据,都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第一历史永远无法复原,无论哪一方,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再找出多少证据来,都不可能有绝对的说服力,除非将朱棣同碽妃做一次dna亲子鉴定。否则,同许多历史情况一样,永远无法说清,其实也没有必要说清。民间说法自有民间说法的道理,如恨朱元璋暴政和朱棣篡位的,当然是把他们说得越糟糕越解气;历史记载也有历史记载的依据,很多事情&ldo;帽子大一寸&rdo;还是属于正常范畴,但是&ldo;帽子大一尺&rdo;就相对比较少一些,至于&ldo;有帽子&rdo;、还是&ldo;没帽子&rdo;的事情就很少很少了,但也不是没有。所以,归根到底,读史明志,不管正史野史,一切由你自己去把握和借鉴。话说回来,不管朱棣是哪个女人生的,也不管这个女人是后、是妃,朱棣都当了22年皇帝,这段历史应该没有争议。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番北京,当时蒙元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宁,它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应验了他小时候登紫金山的一段话,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1368年朱元璋赶走蒙古人,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朱元璋采取了各种办法来巩固明王朝。1366年,也就是称帝前两年,就开始修筑城墙,营建皇宫。一直到1386年,朱元璋用21年时间,修建了南京城。他不惜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城郭,把朝廷围护得固若金汤。明代的南京城,可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大砖石城&ldo;高坚甲天下&rdo;,其外郭城周长60公里,18个城门。内城周长337公里(巴黎城长295公里),城墙平均高14~21米,基宽14米。开13座城门。以聚宝门(今中华门)最大。明城墙虽经600多年风雨侵蚀,又几经战火,多处遭到毁损。2004年经部分修复和原保存的明城墙总长度约23743公里。相传明太祖造好了京城,登上紫金山观察京城形势。当时只有15岁的朱棣指着山下皇宫(南京明故宫)说:&ldo;城墙宫殿虽好,如果紫金山架大炮,炮炮打中紫禁城。&rdo;朱元璋听了十分恼怒,随即赐朱棣一筐桔子,马皇后闻之大惊,对朱棣说:父皇要对你剥皮抽筋,你赶快连夜逃走吧。此时城门已全部关闭,朱棣从清凉山后山的一条小河的水门逃出京城,逃到他燕王的封地北平。后来,朱元璋又下令再造一道外郭城。1390年动工修建外郭,有的地方依山为郭,也有平地用土堆筑,俗称&ldo;土城头&rdo;,险要处砌以砖石,约有40里;城周号称180里,实际是120里,略呈圆形。但是任凭外城内墙多么坚固,依然没有挡住燕王朱棣攻城篡位的行径。
朱棣在驻守北京期间,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军事指挥家,并在对元朝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齐泰等人的提议下开始削番。在先后削夺了五位番王后,建文帝的矛头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采取行动,杀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发动靖难。建文四年,朱棣占领了南京,并即皇帝位,年号永乐。
朱棣即位后,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初即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五年派兵统一安南(今越南),在河内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进行直接统治。七年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十四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其他边疆地区的统治也得到发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乱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为加强对乌斯藏(今西藏)地区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给予封赐,尊为帝师。他还于四年设立哈密卫,并多次派遣陈诚、李达等人赴西域(今新疆),加强了政治、驻军和贸易往来,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是历史上第一个迁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