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春天》很快在纽约出版了,倍受读者青睐,一版再版直至十版,成为1962年纽约时报书评小的十大畅销书之一,一时洛阳纸贵,争相传阅。谁说西方已唾弃了纯情坚贞?也许罗密欧与朱丽叶少男少女的爱让现代人觉得疑惑,但历经沧桑九死不悔的爱却重重地拨动了浮躁尘世疲惫人们日渐麻木了的心弦,人们分外渴求真诚的爱、崇高的爱。这以后,多种中译本,还有韩文译本和日文译本纷纷出版,东方读者的心共鸣感自然更强烈。
美国人仿佛这时才注意到,陈纳德将军的夫人安娜,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叫陈香梅。
安娜&iddot;陈纳德‐‐‐陈香梅出名了!
她一直在实践她的作家梦,但这一次圆梦是分外圆!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7)
她感慨万千:&ldo;古人云:文穷而后工。这个&lso;穷&rso;字,涵义太深,不只是物质穷困,生活潦倒、事业不顺、情意伤怀等等厄运,它更包含着生命中的种种体验和感受,大彻大悟才会有好文章。&rdo;
一个寒冷的冬雨的早晨,陈香梅像往常一样急匆匆离家上班。她的家已搬到大教堂街4201号,这幢高耸的公寓建筑被人称为&ldo;塔楼&rdo;,设施管理都无可挑剔,但左右邻居太爱热闹,冷气发动机又装在她的宅顶。所以有合适的居所,她还要挪。
就在跨出大门的瞬间,她&ldo;定格&rdo;了。
街对面,一个熟悉的中国男人的身影正朝塔楼张望,蓦地,他不顾一切横跑过街!雨天雨地,车如流水!因为他也看见了她。
有缘有情的人,哪怕相隔五年十年几十年没见,只要他或她出现在彼此的视野里,就能认出你!
他以百米冲刺之速冲向她。
她抓住了他的双臂,不是梦,是47岁的毕尔!毕尔说,是偶遇香桃,才知晓一切。
他负疚,这些年他家安在香港,人却在加拿大发展,他已成为一个颇有声名的建筑帅,除了建筑,他两耳不闻世间事,竟不知道香梅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没能在她最艰难的时候出现在她面前。他责备她太倔强太要强,为什么不跟他联系?要晓得这些年他不跟她往来,是恪守不干扰她与将军生活的准则呵。他终是书呆子气。
就这样一个门外一个门里说着听着,好一会她才觉察他已被雨淋了个稀湿,她急急地说:&ldo;你怎么不撑伞呀?快进来!&rdo;
他一笑:&ldo;我想,你不会需要我的伞。&rdo;
她泪眼朦胧。分手在雨天,相逢在雨天,可她不会躲到他的伞下,他懂得她。他早就说过她:此峰独秀。
懂得她的人似乎不是太少。
林语堂先生在《一千个春天》的序中就曾写道:&ldo;本书的主角是克莱尔&iddot;陈纳德,这个事实,使这本书增添光彩,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次要的,这本书并无意作为一本完整的陈纳德将军传,但在完篇时所出现的却是一个人的画像。将军年轻的未亡人,我们的作者,是一位中国女作家,当她邂逅陈纳德时,是一名新闻记者,她擅长于中国读者们认为极动人的短篇小品,至于她个人的品格,也很自然地从本书中流露无遗,读者所得的写照,乃是一位奉献牺牲自我并且颖慧的中国妻子。&rdo;
五十年代初在台北,陈香梅夫妇认识了林语堂先生,以上文字不只是对《一千个春天》内容和艺术趣味的鉴定,而且是懂得陈香梅。
或许陈香梅还并不十分懂得自己,她总是说:&ldo;我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可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深爱着我,我是幸福的。我同时感觉伟大及渺小。伟大,是因为我曾如此深刻的、完整的为他所爱;感到渺小,是因为他付出了如此之多保护着我热爱着我。&rdo;她为了这爱献出了她的慧心和整个灵魂,她得到的是一千个春天。
其实,得与失是对孪生姊妹,就像幸福与痛苦永恒地难舍难分。她全身心爱着陈纳德,与他同在时光是幸福的,但是,她的独立意识在无形地消蚀着,充其量不过是纳德夫人而已。失去了将军她沉浸在痛苦之中,但是,她的独立意识得到最充分的张扬,才会造就出遐迩闻名的陈香梅。
纪伯伦的诗句说得好:&ldo;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密迩。&rdo;&ldo;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荫中生长。&rdo;
命运正在改变塑造着她。两年前,她已经懵懵地拓出了另一片天地。
参政的中国女人(1)
不可思议的,在此地完成,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
‐‐‐歌德
&iddot;45&iddot;
政治和权力,是人生的冒险,是跌宕起伏的赌博,搭上力量、智慧、金钱、运气的较量,伴着阳谋、阴谋乃至鲜血和死亡的惊心动魄;但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尤其是对于男人。因而,成为美国总统,在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住上四年或八年,是多少出类拔萃者梦寐以求的愿望!
所以,四百年前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的至理名言是:君主必须同时效法狐狸和狮子。
所以,美国总统中最年轻的一位约翰&iddot;菲茨杰拉德&iddot;肯尼迪,他那爱尔兰家族生存的信条是:&ldo;要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胜利!&rdo;
所以,功与过都很&ldo;精彩&rdo;的美国总统理查德&iddot;尼克松会对他的足球教练印第安人华莱士无比崇拜:&ldo;我无法充分描绘纽曼教练对我的影响,他在我身上播种了竞争精神和被击败后东山再起的决心。他也使我正确懂得,真正重要的不是一个人的背景、肤色、种族或信仰,而只是他的性格。&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