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世上任何人都可以这样说他,那个人独独不该是皇帝陛下。若说享尽人间富贵?这个世上除了皇帝陛下之外谁还当得起这样的称谓。若论不知民间疾苦,卫衍可不觉得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皇帝陛下能比他更了解民间疾苦。
但是,景帝是君,他是臣,君王说他一句作为臣子自然应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断不可回他十句。而且据理力争也要看场合,当众让皇帝陛下下不了台的后果通常会很严重。随侍十多年景帝的脾气卫衍不是不知道,此时就算有再多的不平再多的不满也只能乖乖咽下肚,低头应是:&ldo;公子所言极是,属下日后定当好好了解一下。&rdo;
&ldo;你嘴里应是,心里肯定是不服气的。&rdo;景帝不觉得自己对卫衍的评价是什么偏颇之词,当然以卫衍的出身经历就算真的不知民间疾苦也不是什么大错。只是卫衍若是始终不知民间疾苦的话,他又怎能让卫衍知道民间百姓对皇家大量采选民女充斥后宫的惶恐,又怎能让卫衍乖乖承认自己支持内务府的做法是错误的,又怎能让卫衍发现自己支持内务府的做法实际上是源于他内心深处的险恶目的呢?
坦白而言,无论背后有多少人在指使,内务府力主采选一事就其本身职责而言并没有什么错,卫衍支持内务府的做法本身也没有什么错,但是景帝他可以偷梁换柱,指责卫衍&ldo;其心可诛&rdo;,自然是没错也能变有错。
&ldo;卫衍,我问你,若有人因一己之私,陷天下百姓于水火,这个人的所为是对还是错?&rdo;
&ldo;当然是错的。&rdo;
&ldo;既然是错的是不是应该接受惩罚?&rdo;
&ldo;这个是自然的。&rdo;
&ldo;好。本公子希望你记住自己现在说的话。不要到时候出尔反尔逃避责罚。&rdo;听了卫衍的回答,景帝心满意足地喝茶听八卦。
前些日子景帝收到暗卫密折,知道随意居来了一江南来的商人,那名商人很喜欢说一则叫做&ldo;拉郎配&rdo;的趣事。
果然,坐了没多久,就听到不远处有人开始说将起来,景帝为了更有效果,特地让人将那人请到了他们这桌上,听那人讲这件趣事。
这件趣事是这样的:江南某城,某将夜间回城,守城的士兵放炮开启城门。城内有一富户,正好雇了一锡工在家里造徽器,夜半听到炮声,以为是采选民女的官员到了。富户家里有一个女儿还没来得及婚配,夜间又不敢出去找人。正在张惶无措之间,突然想到家里雇的锡工,事急之下便选了锡工做女婿。富翁急忙去喊锡工起来成亲。那锡工在睡梦中还什么都不知道,等睁大眼睛才发现主人家已经布置好了喜堂,主人家的小姐已经盛装打扮披上了红盖头等着和他成亲。(注)
说完这件趣事,那名商人又开始说其他的趣事。
虽然内务府的上奏被景帝驳回,但是民间百姓并不相信景帝真的会放弃广选天下美女充斥后宫的权力,以为景帝不过是要做出一个爱民的样子来,等到众臣一奏再奏,大概就会顺势推舟答应下来,那时候既博得了爱民如子的名声又不误采选事宜,真真是声名美女两相宜。所以这段时间民间诸如此类的趣事数不胜数,只要家中有适龄女儿的百姓现在都赶着要在皇帝采选前把女儿嫁掉,已经疯了一般不管什么麻子瘸子只要是男人都抢着要。
景帝不得不承认民间百姓自有其智慧,若不是个中另有原因,他极有可能就如百姓所料这般推托一番就答应下来。
那商人从江南一路行来,见多识广口才又好,讲得栩栩如生让人犹如在场一般。
只不过这桌的众人并不捧场,笑容也很是勉强。众人吃得是皇家饭当得是皇家差,人不笨也不傻,这些趣事表面上是在笑百姓愚昧可笑但背后真正在嘲讽谁简直是不言而喻。
但是皇帝本人都在笑,众人又不敢不陪笑,只能勉强牵动脸皮,做出一副要笑不笑的模样。
唯有卫衍没笑。他几次想发问,却又不知道要问什么好。
&ldo;民间百姓为何不愿将女儿送入宫中?一旦入了宫,等到一朝选在君王侧,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不就指日可待了?&rdo;卫衍不问,景帝自然就帮他问了。
&ldo;公子年轻尚轻而且今上年幼登基朝廷已有十多年不曾有过大选之年大概不明白朝廷的采选是怎么一回事吧。朝廷的定例是三年一大选一年一小选,大选之年不分官宦之女还是民女只要是十五岁至二十岁的适龄女子全部都在采选之列,共有一千名的份额。小选之年则只选官宦之女,份额没有定例,一般是一二十名左右。进了宫后,会从这一千名女子中选出容貌品行皆为佼佼者充斥皇帝的后宫,未入选的女子则充做宫女。若为宫女也就罢了,到了二十五岁自然就会放出宫去,若是不幸被选做了皇帝的后妃,从此深宫寂寞红颜老去父母亲人再不能得见才是人间至惨。至于说到荣华富贵光宗耀祖,皇帝后宫那么多女子能得宠爱的又有几个,大部分女子能够见上君王一面就已是天恩,一辈子都只能苦苦盼着盼到韵华逝去。公子大概还未有子嗣所以不能明白为人父母者的苦心,像我等这样的小小百姓,不求子女光宗耀祖,但求子女承欢膝下平安顺遂也就心满意足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