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两位哥哥结不了婚收不到红包的份上,”她拍拍胸脯:“聊表心意。”
“谢谢谢谢,感恩戴德。”康崇合起双掌,举过眉毛,“也不劳您当伴娘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操,”她啧了一声:“还真是。”
七点多钟,家长们也陆续到齐,九个人的队伍声势浩大,开了个大包间。不出所料,陈蜜柑的母亲华丹一见面就痛斥了女儿“标新立异”的发色,尽管阮妍和梅央一致认为很靓,变着花样地夸,作为在场的三位母亲里思想最保守、作风最严厉的一位,她仍不能认同。
也许是由于女儿和儿子性别不同,教育方式亦有一定差异,她的许多观念在阮妍和梅央看来是不赞成、不支持的,但个人有个人的考量和用意,只要大方向上不悖离,大家还是和和美美地交好了大半辈子,直到晚年。
康崇和景允都多多少少点怯华阿姨,说是“怕”也不恰当,没到那种程度,类似于不敢放肆的、拘束的敬畏;偏偏陈蜜柑生得欢脱奔放,大大咧咧的,越是高压管理越反弹得厉害,不惮跟她妈对着干。
“我是觉得,我妈那种人,不太容易接受你们。”她对景允和康崇说:“但也无所谓。她最大的优点是‘不多管闲事’。懂我意思吧。”
“懂。”康崇说:“知道是早晚要知道的,我们两家人一味瞒着也不是个事儿。咱们关系这么好,连句实话都说不出口,主要是伤感情。”
“对呗。”
他们进了包间,挨个给各位长辈问好,这种聚会一年到头会有四五次,多数选在节日,中秋元宵之类,也有像今天这样,没什么特殊意义,仅仅是大家想要相聚一堂、热热闹闹吃个饭,聊聊近况罢了。
而对于景允和康崇,更像是一个并不庄严的仪式,哪怕有些东西无法全部与人分享。
以景允为分界点,左边是热衷于谈天说地的女人们,右边是坐近些方便喝酒碰杯的男人们,他转动圆桌,替每个人沏好茶水,然后坐下来,在桌底握住康崇的手,陈蜜柑顺势拉高桌布,铺在腿上,把他们俩遮挡起来。
她听见小梅阿姨附在母亲耳畔低声说着什么,母亲似是偏过目光,朝哥哥们瞟了一眼,眼神中混杂着惊疑,诧异,和带着费解的否定。而她并未发作,只是停了会儿筷子,便重新盛了碗开胃的甜羹,以同样隐微的音量和阿姨们窃语,没多久就换了话题。
于是她也不再忧虑,转过头专心地吃面前碟子里景允给她夹的黑椒牛柳,蜂糖山药,剥好的虾和去壳的扇贝,他给了康崇相同的搭配,但康崇那只虾好像比她的大点儿,又好像一样,不知道是不是离得远导致了视觉误差。
大点儿就大点儿吧!她用筷子把虾肉一扎,整个吞进嘴里,鼻孔愤愤地出着气。
第30章
那之后没几日,梅央收到华丹送来的两张名片,托她转交给康崇,一看介绍和联系方式,均是从事房地产行业、职位不低的朋友,同时捎了句话,很短,一如她本人的风格:就说是我侄子,能打折。
康崇感动坏了,再次出差回来的时候特意买了条项链送她,是国内断货的限量款。她口头上说着“不要”、“退掉”、“臭小子就知道乱花钱”,私底下还是高高兴兴收了,见大客户或主持公司会议的重要场合才拿出来戴,宝贝得紧。
到了月底,经过长达十天的多方考察和反复权衡,他们终于拿定主意,给最满意的那套房子交了首付。虽说托华丹的福,比预估的价钱便宜了好几万,可这依然是一笔巨款,签合同、办手续的时候康崇尚没有实感,晚上还跟景允去吃了顿寿喜锅庆祝,吃完买单时才回过味儿来:“……我是不是没钱了?”
景允不禁觉得可怜又可笑:“……是。”
“你呢?”
“我也没了。”
“啊——”
两人挤地铁回家,在人满为患的车厢里寻了个不起眼的边角,相拥着感受贫穷的辛酸。康崇一手拉着吊环,一手扣着景允的背,护着他免受推撞,景允的手臂环住他的腰,在他耳旁温声安慰:“还剩点,还剩点,能活过秋天。”
经停一站,地铁门开,人群流动交换,带铁锈味的冷风扑进来,吹得康崇眼眯成缝,他面对站台,目睹了许多场奔波与逃离,追逐与放弃,最后警示灯亮,大门关闭,他呼出口气,把景允抱得更紧,和这个城市里所有像他们一样渺小又平凡的人一起,背负着不同的重量,朝各自的方向稳步前行。
内心终究是欢喜的。不完全符合但无限接近梦想的房子,八十平方,九楼,采光良好,实际面积不大,空间感却很强,且五脏俱全,露台飘窗一样不少,地板墙壁厨房厕所水管电路这些都是提前安装好的,验收房屋时两人都请了假赶去现场,找专门的验房机构检测了各项指标,回来又熬夜阅读住宅质量保修书、使用说明书和装修清单,整个过程尽量保证亲力亲为,父母们几乎没怎么帮忙,只“敷衍”地赞助了些家具,康崇家出钱买床和沙发,景允家出钱买衣柜和书柜,浴缸是开发商赠送的,铸铁的,质量貌似不错,余下的桌椅厨具、地毯窗帘、电视柜置物架等零碎物件,就让他们自己去添置,管是懒得管了,用梅央的话说,“真好,从今往后再也不用节衣缩食给你们攒老婆本了,我要花天酒地,我要纸醉金迷,我要去马尔代夫穿比基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