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曲一终,他立刻追过去喊:“嗨,你叫我好找啊。”
她回头见是他,也惊喜地追问:“你到哪里去了?”
李锦轩心里一阵兴奋,兴奋得头都有些晕了。
接下来,她回绝所有男生的邀请,只跟他一个人跳了。一连跳了三曲,她就冲他嗲声说:“讨厌,都是你,站在我身边,男生都不敢来请我了。”
这一娇滴滴的埋怨,更是让他激动不已,信心倍增。他鼓起勇气问:“能与你交换一个联系号码吗?”
她愉快地说:“行,就把拷机号码告诉了他。”
李锦轩在偷偷觅友的同时,还悄悄地到处寻找工作。他瞒着老师和同学,利用星期天,象一只勤奋的老鼠在上海滩上四处乱窜,试图寻找正式的工作,却到处碰壁,毫无希望。但他没有灰心丧气,继续东奔西走,寻寻觅觅。可直到快要结业时,还是一无所获。
这个时候的上海滩还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发展孕育期,机会不多,人满为患,闭关锁城。不要说他是一个匆匆过客,就连正宗的大学生要想留在上海,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基本是死水一潭。虽然在内部已经出台了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可以引进等相关规定,但真正能调进来的人有几个?凤毛麟角啊。
也难怪,这个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潜力无比的东方不夜城,谁不对她有所觊觎,想入非非呢?要进城的外地人如果排队的话,恐怕绕城一百圈也排不下。而每年有幸被放进城门来,成为新上海人的骄子,实在是屈指可数。不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和领头羊,就是有种种特殊关系的神秘人物。
而他是个什么东西呢?既没有中级职称,也不是腰缠万贯的投资者,更不是学成回国的“海龟”派,最关键的还是他在上海举目无亲,连猫狗都不认识一只,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可以说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背临悬崖,前路漫漫,身无分文,穷光蛋一个啊。
可人真是一个奇怪的动物,就是这样一个什么也不是的东西,竟然做起了出来进修就想留在上海的美梦。通过一段时间的折腾,他知道留在上海滩的美梦难以实现,就想到外地去寻找机会。
五月份,同学们都在忙着准备回去,他却突然失踪了。一个人悄悄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在上海滩找不到工作,他想去天涯海角寻找机会。怕还是找不到工作而丢脸,他出去时对谁都没讲。好在这是进修,出走十天半个月,几乎无人问津。
他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了广州,一走出火车站,就遭遇了陷阱。
他被一辆拍胸保证是国营旅社的接站黑车骗拉到一个私人旅馆,安排在一间三人房里,睡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但第二天早晨醒来,他口袋里的钱一分也没了,连皮鞋也不翼而飞。
幸亏他睡前听从广州市公安局贴在墙上的告示,将包寄存了,否则就尴尬了。他穿了贼留下的一双破烂不堪的旅游鞋去跟旅馆交涉,旅馆服务员凶得要打人,他只得愤然离开。
谁知走出旅馆,他又被人跟踪,背在背后的旅行包被人开了刀,衣服都拉出来了。但藏在包底的一千元钱没给翻到。他发现后吓得头皮发麻,连忙去找民警报案。民警听了他的倾诉,转身就走,根本不管他这鸟事。
没办法,他只好乘车离开广州,到海南去。
到了满眼异域风光的海南,他充满了好奇,成天在开放气息街道上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他背着一只装碰上应聘资料的牛筋包,走得满头大汗,也不敢停下来息一息。生怕一停,隐在前面哪个角落里的好职位就被别人抢了去。
凡是见到报社杂志社之类的单位,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壮起胆子走进去,厚着面皮拿出自己发表的文章出的书给他们看,却都被婉转地或冷冰冰地拒绝。
沿途他到处看到一堆堆的人群,在一个个招聘栏前议论、徘徊,其中不乏让人鲜眉激眼的美女。
这时正是十万人才下海南的高峰期,所以满街都是两眼饥渴脸色迷茫的求职人群。致使许多单位都吓得大门紧闭,门上贴着“本单位人已招满”的纸条,以抵挡汹涌而来的人潮。
他也是这个人潮中可怜巴巴的一个,而且没有年龄学历和职称方面的优势,要找到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最后,他看到报纸上一则杂志社的招聘启事,就马不停蹄地赶去应聘。
那家杂志社的主编看了看他的资料,似乎有些兴趣,让他填写了有关的表格,叫他回去等待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