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379章 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第1页)

第379章 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第1页)

李世民,能够清晰地感知到高句丽的危险,这源自于他作为一代英主所具备的高瞻远瞩之能和对天下局势细致入微的把控之力。

身为帝王,维持帝国的长治久安是他的职责所在,任何一丝可能动摇大唐根基的隐患,都迫使他不得不时刻保持警觉,而高句丽无疑就是那隐患。

李承乾对高句丽危险的察觉,并非仅仅因为他继承了皇位,荣登大宝。

早在他身为太子,在咸阳研习古今兴衰之时,便现了高句丽这个国家的诸多特质与他所熟知的后世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种相似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共性,让李承乾从骨子里感到了一种不安。

高句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

其民众对武力有着近乎本能的崇尚,自幼便在尚武之风的熏陶下成长,将战斗视为荣耀,无论在哪,他们的身影总是伴随着金戈交鸣。

在政治领域,高句丽展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性,其行政体系严密高效,各级官员各司其职,紧密咬合,使得政令能够迅准确的传达执行。

确保他们在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时能够迅做出反应,有条不紊地调配资源,应对挑战。

其文明程度也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字、丰富的礼仪习俗以及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高句丽独特的文明标识。

这个国家与大唐一样,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国王高高在上,掌控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能够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调配,用于国家建设、战争准备以及对外扩张等各个方面。

其广阔的国土面积,横跨山川河流、平原丘陵,拥有较为辽阔的战略纵深,这意味着在面对外部军事压力时,他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战略转移、迂回作战。

不至于在敌人的第一轮攻击下便土崩瓦解,能够承受住长期战争的消耗,具备与大国相抗衡的实力基础。

高句丽人还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在其国内,整个国家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

这种文武并重的展模式,也进一步助长了其向外扩张的野心。

如此一个潜力巨大,还野心勃勃的国家,对于任何一位中原的皇帝而言,都是心头大患。

高句丽作为唯一一个敢公然对抗隋唐帝国朝贡体制的国家,其行为无疑是对当时的大隋和如今的大唐的严重挑衅。

直接冲击了大唐在东亚地区经营建立起来的霸权秩序。

在这个以朝贡体系维系国际关系的时代,各国对大唐的臣服是大唐威严的重要体现,而高句丽的忤逆之举,无疑是在向大唐的威严起正面挑战,试图打破这种既定的国际格局,建立自己的霸权地位。

李世民或许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在意大唐的霸权以及东亚各国的臣服与否,毕竟这关系到大唐的声誉。

李承乾却有着更为纯粹的信念。

随着大唐人口的稳步增长,国力慢慢强大,在李承乾的心中,整个东亚迟早都会成为大唐的版图,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但,最让李承乾迫不及待地要对高句丽动战争的原因,并非上述这些功利性的因素。

真正让他无法容忍的,是高句丽的种种行径,与后世那个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如出一辙。

他们对神州大地所展露出来的狼子野心,仿佛是从历史深处投射而来的一道阴影,让李承乾从灵魂深处感到厌恶。

无论是大隋还是大唐,尽管两个朝代在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归根结底,都是这片土地上的政权。

百姓们都沐浴在汉文化的光辉之下,传承着相同的文化基因,流淌着相同的民族血脉,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和民族认同。

然可高句丽却胆敢将三次征辽死去的将士们的头颅做成京观,这种残忍而又羞辱性的行为,是对中原王朝尊严的严重践踏,是对华夏民族情感的极大伤害。

此等深仇大恨,若不报之,李承乾觉得自己枉为华夏子孙,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又有何面目面对后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