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百家讲坛风雨张居正2 > 第22章(第1页)

第22章(第1页)

这一年,徐阶在隐忍了十几年、也积蓄了十几年的力量之后开始对严嵩集团发动了总攻,这一次总攻,徐阶与张居正亲自策划,取得了&ldo;毕其功于一役&rdo;的决定性胜利。

那么,这场政治&ldo;大决战&rdo;又是怎样展开的呢?

张居正在其中又锻炼出了怎样的政治智慧来了呢?

请看下集:《决胜三字真经》

第六讲决胜三字真经

入局或旁观

张居正在加入徐阶的政治阵营后,细心学习徐阶的政治智慧,同时又以一种接触的艺术保持着跟严嵩的关系。

他在徐阶与严嵩之间走钢丝,居然还就走得特别稳。

一方面徐阶把他视为接班人,另一方面严嵩也很器重他,这使得张居正的身影在嘉靖末期的政坛中迅速突显出来。

嘉靖末年,政坛上最大的一件大事就是徐阶在隐忍了十几年、也积蓄了十几年的力量之后,开始对严嵩发动了政治反攻。在这场政治搏杀中,张居正的作用始终是一个谜。

虽然还是个谜,可我认为张居正至少没理由置身事外。这主要有两点理由:

第一,虽然没有可信的历史材料明确地提到过张居正参与过这场政治大决战,但以张居正当时特殊的身份而言,他没理由对这场大决战不闻不问。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在这场政治大决战之后,也就是在徐阶集团获胜之后,徐阶立即开展了拨乱反正的工作,给曾经受严氏父子陷害、打击的官员平反昭雪,这个拨乱反正的工作就是由徐阶和张居正两个人一手主持的。

关于这一点,张居正在后来给徐阶的亲笔信里明确提到过,他说:

&ldo;丙寅之事,老师手扶日月,照临寰宇,沈几密谋,相与图议于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rdo;(《张太岳集书牍十四答上师相徐存斋》)

这里的&ldo;丙寅之事&rdo;就是指这段拨乱反正的工作。这话的意思是推崇徐阶徐老师这事儿做得功德无量,但其中也有一点自得,那就是在这件功德无量的工作中,我是您唯一的一个参与谋划的人。

请注意,张居正这里并没有谦虚地说&ldo;我是您当时唯一的助手&rdo;,而是说&ldo;相与图议于帷幄者&rdo;,就是共同的策划人,是团队合作的伙伴,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从属关系。

要知道,张居正给人写信向来谦虚,尤其是对他的老师徐阶,《张太岳集》中保留了很多他给徐阶的信,不论是当权前还是当权后,语气都是一样的谦恭。如果说这地方说得不是不谦虚的话,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当年拨乱反正的工作中,张居正起到的作用确实仅次于徐阶,也就是起到了很大的领导作用,而不是只是一个助手的作用。

既然张居正能在后半段工作中担负那么重要的责任,没理由他在前半段工作中一点儿都没参与。

第二,退一万步说,就算徐阶完全&ldo;雪藏&rdo;了张居正,也就是根本没让他参与任何与严嵩集团的冲突与斗争,但作为既认清了严嵩奸臣的本质、又一心要&ldo;兼济天下&rdo;的张居正,面对这样一个决定大明王朝发展命运的重大的政治斗争事件,以他的政治热情而言,他会置若罔闻吗?

人,天生都是喜欢凑热闹的,只不过不同的人凑不同的热闹罢了。对于这样的政治&ldo;热闹&rdo;,你让张居正这样心系天下的人不去凑这热闹都不可能。就算没参与,他也一定会密切地加以关注,从中来总结学习,积累经验。这从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就可以看出来,他明显向他的老师徐阶学习过,而这个学习内容就来自于徐阶战胜严嵩的这一场政治斗争。

徐阶战胜严嵩的手段,我称之为&ldo;三字经&rdo;。怎么说呢?其实就是三种手段,每种手段各一个字,所以叫做&ldo;三字经&rdo;

第一个手段,就是&ldo;忍&rdo;。

说到这个忍,我们生活里有个成语叫忍气吞声,事实上我觉着这个成语也还是可以细分为两层境界的,也就是&ldo;忍气&rdo;虽然是忍,但还不如&ldo;吞声&rdo;的境界来得高。

一般人碰到个憋屈的事儿,想想我忍了,但嘴巴上总还要唠唠叨叨,发两句牢骚,以求个心理平衡,很少有人会忍了气又把所有的牢骚都闷在肚子里。能不动声色地让所有牢骚都烂在肚子里,到这个水平那就是&ldo;吞声&rdo;的境界了。据说,徐阶当年就达到了这个水平。

不过,说起来徐阶年青的时候也没到这境界。

据《明史&iddot;徐阶传》记载,徐阶刚入官场时也是年轻气盛的。他当年进士及第的时候比张居正还出色,是以全国第三名,也就是&ldo;探花&rdo;的身份进入官场的。说这位跟&ldo;小李探花&rdo;李寻欢一样的&ldo;小徐探花&rdo;刚开始的时候意气风发,最喜欢发发牢骚、议论个是非什么的,结果虽然很有才,但还是一家伙给贬到边远地区做了个小官儿。

后来,内阁首辅夏言重新启用了他,在重回中央权力层之后,徐阶当年的棱角突然都不见了,忍功的修养据说无与伦比。

这在有件事儿上看得特别清楚,这件事就是明代嘉靖朝有名的杨继盛事件。

说起来杨继盛跟张居正还是同学,他们俩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这一年是明代科举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年,因为在这个&ldo;二六级&rdo;录取的进士里,后来的牛人特别得多。有后来的文坛盟主,有名垂青史的勇士,也有以文职镇守边关的封疆大吏,光后来进入内阁、成为名义上宰相的人就有一长串儿,更不用说张居正这样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了。杨继盛就是那个名垂青史的勇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