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基的天才,或者说没有天才,这已成为激烈争论的问题,有如佩顿将军打了一个士兵的耳光这件事一样。《时代》周刊说:&ldo;西纳特拉的嗓子比得上约斯密蒂谷,已经成了国宝。&rdo;可是《时代》周刊的姊妹刊物《生活》杂志却说,&ldo;这个使人神魂颠倒的伤感歌手&rdo;唱的&ldo;歌,每首听起来都是一个样&rdo;。因为他只懂得一个韵律:就是固定节奏的二拍二的葬礼进行曲的韵律。《纽约先驱论坛报》则引用一个国会议员的话说:&ldo;&lso;孤胆骑警&rso;和弗朗克&iddot;西纳特拉是美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教唆者。&rdo;埃尔莎&iddot;马克斯韦尔说&ldo;歌喉&rdo;是个&ldo;乐盲&rdo;,并建议他的狂热崇拜者要服用&ldo;抗西纳特拉素&rdo;。甚至他过去的指挥哈里&iddot;詹姆斯也说弗朗基那一套新衣着使得他看起来&ldo;象给湿尿布包起来一样。&rdo;有人对宾&iddot;克劳斯贝说,&ldo;象西纳特拉那样的嗓子,一辈子也只能听到一个。&rdo;宾回答说:&ldo;是的,但为什么偏偏要在我这一辈子呢?&rdo;
做家长的又生气,又感到莫名其妙。那时的英雄人物,本该是身材魁悟,头戴钢盔、全副武装、冲过浪涛、直捣敌岸的美国兵。而弗朗基呢,用当时的话来说,就象在避孕套里包紧了的样子。从欧洲来的青年难民认为他只是一个讨厌的怪物。一个从德国集中营逃出来的女孩子只有十七岁,就提出一个问题:&ldo;难道就没有办法使这些孩子们醒过来么?他们在派位蒙戏院外面浪费掉的时间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呀!比如说,搞点战时工作。&rdo;可是,美国青少年们还是一个劲儿地继续尖声怪叫,究竟西纳特拉的魅力在哪里,越来越多人猜测。《新闻周刊》说,&ldo;从外表上看,西纳特拉成为女性崇拜的对象,真使人难以理解。&rdo;
但是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学家却不认为这样。他们说中古时代就曾有过跳舞狂,他们又提到什么&ldo;乳房感觉过敏&rdo;,什么&ldo;母性想给饥者喂奶的冲动&rdo;,什么&ldo;群众性情欲得不到满足&rdo;,以及&ldo;群众性痴醉状态&rdo;。有些对弗朗基不客气的批评家,就把上述东西说得更加直截了当:&ldo;好象他吸引人的不是声带而是麝香腺。&rdo;还有人说:&ldo;让我们摆开来谈罢‐‐西纳特拉是留在国内的唯一男子。&rdo;看来最后一种说法最近乎事实。女孩子们唱歌时可以大唱她们远在新几内亚丛林里的男朋友,‐‐&ldo;他在军队里是第一流士兵,在我心里是第一号情人&rdo;‐‐但是身边一个抵得上远处两个。而且,这同当兵不合格的人相好不一样。那就太无情无义了。而这不过是短袜少女们的流行风气而已。
假如老一辈的人对这一点不了解,那么被西纳特拉取而代之的士兵倒是了解的。到了战争结束时,西纳特拉已成为陆、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千夫所指的人。这样说法并不太过份。就像短袜少女一样,仇视弗朗基的士兵,也把&ldo;歌喉&rdo;当作一个象征:对他们说来,他就代表国内能够找到的男人。弗朗基只有一次到意大利作随军巡回演出,那时欧战已经胜利,轴心国的大炮已经封存起来了。他很快便跑掉,嘲笑说军队联合服务组织是完全给起码货组织演出的。《星条报》评论说,&ldo;老鼠也会把女人吓晕的&rdo;。曾在前线附近为士兵演出过的玛琳&iddot;黛德丽说,毕竟&ldo;你不能希望欧洲战场象派拉蒙剧院一样。&rdo;
※※※
就在那个坐在第十二排的女孩子饿晕那件事发生之前五个星期,约翰&iddot;麦克洛伊征用了洛斯阿拉莫斯牧场男童学校,供一项特别作战计划之用。罗伯特&iddot;奥本海默童年时候曾在那里读书。他现在提出在洛斯阿拉莫斯搞这项计划,是因为它比较偏僻。盟国的其他科学家们都一致认为,要赶在纳粹前头制成原子弹,就必须在一个不受干扰,不受注意的地方进行。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制成的可能性极为遥远。但现在1942年行将过去,美国科学家们和那些逃到美国避难的科学家们都在拚命赶时间。尽管罗斯福已表支持,但这个原子弹的制造仍然进展不快。艾伦&iddot;杜勒斯从瑞土发来报告说,每周都有大批的铀和重水运进德国。德国的原子物理学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美国的科学家还认为他们的计划已经泄露。因为那年秋天,在田纳西州橡树岭附近的荒山里,抓住了两个德国特务。他们怎样到那里,后来情况怎样,这些问题华盛顿还是讳莫如深。但把其他迹象联系起来,物理学家们的噩梦似乎又多了一些根据,他们当时认为将来很可能希特勒有了一个原子弹武库,而盟国却没有。
有一点他们已经可以肯定,那就是:这样一种炸弹是可以制出来的。这个假设从一开始就早已成立了,但在实践上还有个问题。在理论上说,把中子导入一个u-235堆,就应该出现链式反应。中子就会分裂u-235的原子,每一个原子又会释放一至三个中子‐‐而这些中子会又分裂更多的原子,如此类推,直至达到所谓临界质量。当然,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形成临界质量,因此他们用石墨使中子的活动缓慢下来,以便观察这个过程。但在实践中,他们发觉有些中子并不向计划方向活动,有些则被反应堆&ldo;吞掉&rdo;了。因此只有当产生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子的数目愈来愈大,才有可能出现链式反应。这个现象叫做k系数,或者说叫做&ldo;k大帝&rdo;。这只有在下面条件下才有可能:如果100个中子在100个u-235原子中,引起裂变,而产生新一代的中子,有105个中子留下来再引起裂变,那么比率就是105对100,而k系数就是105。第三代的系数就是105x105之积。如此类推,直至形成临界质量。威廉&iddot;劳伦斯说得好:&ldo;k系数大于一的时候,原子堆就会发生链式反应,因为增生率将大于死亡率&rdo;。反之,如果100中子只产生99个,k系数就是099,这个系数就不足。但在早期头几个月的实验中,他们用净化石墨方法,得到的增生率最好也不过是0870。问题的关键在于铀的纯度问题。当时全世界的纯铀存量,只不过是几克。阿瑟&iddot;康普顿博士给威斯汀豪斯公司的研究室主任去电话,问他&ldo;你们什么时候可以供应三吨纯铀?&rdo;他听到电话的那一头有点张口结舌。可是,这个公司后来的反应,说明美国工业在世界第二次大战期间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很快铀的产量就从每天八盎斯增至每天五百多磅。到了1942年11月,威斯汀豪斯公司已交满三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