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在灵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女娃娃呱呱坠地。
她的母亲是方圆十里赫赫有名的接生婆,父亲则是一位私塾先生。
父亲酷爱读书,家里穷困潦倒,唯一剩下的就是那些书籍。除了书,他第二喜欢的便是莲花,因此给女儿取名爱莲。
然而,天不遂人愿,好人短命。爱莲的父亲英年早逝。按照他的遗愿,满屋子的书籍都随着他一同付之一炬,化作了尘世中的一缕轻烟。
爱莲的母亲说过:“这样的安排再好不过。身处乱世,百无一用是书生。
书读得越多,道理懂得越多,面对乱世却无能为力,只会自困自扰自怨自艾。
莲儿,你要记住了,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一日三餐,只要每日三餐能够吃饱,就没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
爱莲将母亲的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一路走来,她都脚踏实地。
时光荏苒,爱莲出落得亭亭玉立,清丽的容貌宛如她名字中的“莲”一般,清新脱俗,如出水芙蓉。
一位领兵打仗路过灵山县的军官对爱莲一见钟情,想要带她走,并承诺与她共度一生一世。
面对这位深情而英俊的军官,爱莲心动了,她渴望不顾一切地跟随他离开。
然而,在临行前,她被母亲拦下了。母亲将她关在家里,不仅不给她水喝,还断绝了食物供应。饿得她头晕眼花,浑身无力,根本无法起身去追赶自己的心上人。
那时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对母亲产生怨恨情绪。
母亲没有过多地解释,每天依旧忙着接生、下地和干活。
三天过去,爱莲实在忍受不了腹中那仿佛烧心烧胃般的饥饿感,只能乖乖认错、吃饭,但她从此不再与母亲亲近,脸上也再没了笑容。
半年后,从县城回来的母亲,将一张报纸递给了爱莲。
报纸上刊登着一则抗日捷报,详细描述了某月某日某团在某地与日军的一场殊死搏斗。
在这场战斗中,他们以少胜多,成功阻止了日军的前进。正文大幅渲染了战斗的艰难,赞扬了以身殉国的某团官兵。
而某团,正是那位军官所在的部队。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其实爱莲早明白母亲的苦心。
母亲是清醒的,宁愿女儿恨她,也要亲自蛮横地帮她挥剑斩断情丝。她的女儿一生还很长,不可能永远困在一段无望的感情中。长痛不如短痛。
爱莲的泪水一滴滴地落在报纸上,墨黑的文字渐渐模糊。她把报纸揉成一团,捂在脸上,呜呜呜地大哭起来。
母亲从厨房出来,坐在她身边,轻轻地搂着她,像小时候哄着闹脾气的小爱莲一样,拍着她的脊背。
在哭得天昏地暗之后,爱莲将军官送给她的东西全部烧毁,对着他离开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人,也没有再和母亲闹过别扭。她又变回了那个开朗利落的爱莲,成为了十里八乡年轻男子梦寐以求的对象。
后来,她嫁给了灵山村的一户许姓人家,相夫教子,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爱莲的名字逐渐被人遗忘,人们更多记住的是许老太,那个有福气又厉害的女人。
说她有福气一点都不夸张,嫁给许老爹后一直就是当家人,在家里说一不二。
许老爹有手艺,娘家有贴补,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肚子更是争气,生了三个儿子,个个是顶梁柱,最后三十来岁还得了个女儿,儿女双全,好字凑齐。
且不说三个儿子如何孝顺,如何家庭美满,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