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洪承畴在崇祯帝和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及监军张若林的联合催逼下,不得不带领大军出宁远城北上锦州,洪承畴不想让赞画刘子正犯险,因此想将他留在了宁远城,但却被刘子正拒绝。
大军行到高桥和松山一带,开始挖掘壕沟,架炮台,准备驻扎下来。
远远看去,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帐篷星罗棋布,防御的士兵盔甲鲜亮,刀枪如林。
由于近一个月来朝廷下发了饷银,因此士兵们的士气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很多士兵一听说又要跟满洲兵打仗,不免心中都忐忑不安。即便如此,很多士卒也都抱着报效朝廷,以死明志的想法。
洪承畴将大营扎在杏山和塔山之间,他在塔山和杏山以及松山之间几次视察军情布置。心中暗暗觉得士气尚可一用。
他几次叮嘱属下的总兵官,务必要保护好高桥到塔山之间的屯粮所。
这一日,他来到海边,看到远处笔架山处不断往来的运粮船,又查看了这里的地形。这里地势不高,多处地方是平原,利于骑兵往来驰骋。因此他带着深深的忧虑感到这里时时存在危险。
接着他又登上塔山土城,亲自检查了这里新加的几座炮台和箭楼。站在塔山之上,他看着远处的锦州外城已经失陷,祖大寿率领明军正退守内城待援。外城墙已经遭到破坏,护城河也被填平,并且清兵在外面掘了三层壕沟,外面竖了栅栏。锦州城如今被层层围困,连只飞鸟都难以过去。
回到大营后,他马上召集了八总兵和辽东巡抚邱民仰以及赞画刘子正和监军张若林前来议事。
等到各位官员都到齐之后,洪承畴面带威严地说道:“如今这里是屯粮所在,全军命系此处,白广恩将军,依我看一个游击将军守这里恐怕不够,你要加派一名副将驻守这里,不得有失。”
蓟州总兵白广恩本是贼寇出身,被洪承畴收服之后表现的忠心耿耿。
他赶快欠身坚决地回答:“督师大人请放心,我一定派人守好这里。”
洪承畴一挥手,让他退到一旁。
洪承畴看张若林没有异议,于是又说道:“依我看,眼下最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只要能做到徐徐而进,满洲兵必然感到如鲠在喉,士气会逐步减弱。到时候我们和锦州城祖大寿将军再合力进剿,必然能够破开清兵。”
辽东巡抚邱民仰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督师大人说的甚是,前有辽阳和大凌河惨败,我们要吸取教训,满洲兵士气还未受挫,因此此刻进兵,不是良机啊。”
张若林却不以为然地说道:“巡抚大人此言差矣,我们初到此地,锐气正盛,我看咱们的大军军容严整,个个胆气迫人。正要趁此机会,一举击败满洲兵。”
洪承畴带着苦笑,他知道这只是表面上而已,实际上明军欠饷十分严重,若不是他的到来,清退了不少吃空饷的和老弱残兵,恐怕这支大军早已经成了难民营。
张若林看洪承畴没有说话,于是将刚刚收到的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催逼信拿了出来。对着众位官僚朗声读了一遍。
洪承畴阴沉着脸不得不从。
他下令派两千骑兵明日去锦州南面的乳峰山试探清军的实力。
第二日清晨,从塔山营垒中冲出一队骑兵,个个手持兵刃,马踏嘶鸣,直奔清军营垒杀去。
清军方面早有准备,也跟着从两个方向杀出四千骑兵。
两方人马厮杀在一处,硝烟弥漫,兵刃交锋,无论清军还是明军都死伤一片。不少人坠落马下,被奔腾的马蹄踏成了肉泥。
战场上腥气扑鼻。明军且战且走。清军紧追不放,跟着奔入明军的步兵营,洪承畴马上下令炮兵和弓弩手齐发,一片炮火淋下,清军的人马血肉横飞。明军左右大营冲出马步兵两万余人,同时逃回的两千步卒也回身反杀上来,清军的人马不断倒下。
就在此刻,清军大营又冲出一万骑兵来。
洪承畴沉着应战。下令士兵互相靠拢,依靠地利杀灭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