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会试放榜。
此时杏花飘香,这也是会试放榜被称为“杏榜”?的原因。
会试的合格者被称为“贡士”,也称“贡生”,这个时候,贡生们离“进士”只有一步之遥。
会试放榜后,大家不会大肆庆祝。
毕竟后面紧接着就是更为重要的殿试。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步,由皇帝亲自主持。
因为地点在皇宫中的殿廷,故称之为“殿试”。
殿试主要考策问,根据此时此刻与国家大事相关的话题的来出题,考查考生的见解和对策能力。
由于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的内容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政治见解和治国理政的能力。
殿试只考取一场,考生按照会试的名次排列,直接在殿廷中作答。
皇帝会坐在殿上,有时会全程监考,有时只会象征性地待上一个时辰。
殿试中途不能离场,中途会提供一次水,一餐饭食。
但大多数贡生会选择在殿试的时候不吃不喝,避免殿前失仪。
不仅殿上不吃不喝,甚至为了中途不上厕所,进殿之前也不喝水,只吃些干巴点心。
大家基本殿试全程都不会离开自己的位置,直到交卷。
考试结束后,殿试不再密封编号,考生的身份是公开的。
这对于背后有背景的考生更有利,殿试也是在考试中唯一最好运作的阶段。
殿试在原则上由皇帝亲自阅卷并评定成绩,但几百份试卷,皇帝政务繁忙,也不可能真的都亲自看。
会有手下官员,一般是翰林院选调几人,六部选调几人,大家一起圈点出优秀试卷。
再从优中选优,选出十份最好的呈送给皇帝陛下,点出一甲前三名。
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其余名次除了二甲第一名,也是整体排名第四的为传胪,其余二甲中人都称为进士。
而三甲就是同进士出身了,有“同进士”,“如夫人”一说,就是同进士功名犹如小妾,揶揄同进士出身不值钱的意思。
进士的名次不仅影响其官职的高低,还关系到其个人的荣誉和未来前程。
一甲前三可直接进翰林院,状元为从六品修撰,榜眼和探花为正七品编修。
其余进士想要进翰林院,就得再经过一场考试,也就是考取庶吉士。
相当于后世的“实习生,”不担任具体职务,可以行走翰林院学习,也可以到六部实习,选择还是挺灵活的。
而那些没考上的,也可以走走关系,留京补缺或者找个富裕一点儿的县府当个一方地方官儿。
当然,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考试放榜,如果榜上无名,以上这些美好畅想和未来规划就跟自己毫无关系。
能做的就是赶紧收拾包袱卷离开京城,省点儿食宿费用,回乡继续等三年,三年后再战。
四月十五这天,蒋家众人都换上了簇新簇新的衣服。
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打扮的像开了屏的孔雀。
众位孔雀们排着队,从蒋家大宅出发,依旧没坐马车。
几步路的事儿,何必给贡院门前的交通再多施加压力呢~
等蒋家的花孔雀们来到贡院门口时,能看到的只有一片黑脑袋瓜儿偶尔夹杂几个斑驳的黑白脑袋瓜儿。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寒窗苦读,等的就是此刻。
毕竟会试考中的三百人,殿试时不会再进行淘汰。
也就是说过了会试,最次最次也能中个同进士了。
会试中了,等于提前预订了一个进士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