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困阻重重
赵老艺人颤巍巍地坐在椅子上,浑浊的双眼噙着泪花,“王爷,老朽…老朽愧对王爷的厚爱啊!”他哆嗦着手,从袖中掏出一方叠得整整齐齐的绢布,颤抖着递给卫渊,“这是…这是城西皮影戏班的班主托老朽交给王爷的。”
卫渊接过绢布,展开一看,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却是一封辞呈。
信中,班主细数了戏班如今的困境:老艺人相继离世,年轻一辈又不愿学习这“吃力不讨好”的行当,戏班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信的最后,班主表达了对卫渊大力支持的感激,以及对皮影戏未来命运的担忧。
卫渊看完信,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戏班的困境,而是整个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难题。
他猛地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焦虑的情绪在他周身弥漫。
屋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卫渊沉重的脚步声在回荡,一下一下,敲击着赵老艺人的心。
“王爷……”赵老艺人哽咽着开口,“江南织锦的老师傅也走了两位,景泰蓝的工艺更是后继无人……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就要在我们这辈人手里断了啊!”老人老泪纵横,瘦骨嶙峋的双手紧紧攥着衣角,仿佛要将它揉碎。
卫渊停下脚步,走到赵老艺人面前,弯下腰,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老先生,您别难过,本王一定会想办法的。”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赵老艺人抬起头,望着卫渊坚毅的面庞,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王爷,您…您真的有办法吗?”
卫渊深吸一口气,目光望向窗外,夜空中,一轮明月高悬,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
“老先生,您可曾听说过……”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学校’?”
卫渊将“学校”的概念娓娓道来,他描绘了一个人人皆可学习,技艺得以传承的未来。
赵老艺人听得入神,浑浊的双眼渐渐焕发出光彩,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翌日,卫渊便在学府中开设了文化传承课程。
消息一出,学府中议论纷纷,有人质疑,有人好奇,也有人跃跃欲试。
张学子便是其中之一。
他自幼喜爱诗词歌赋,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他的父亲却一心想让他走仕途之路。
“逆子!你不好好读书,去学那些下九流的东西作甚!”张父得知儿子报名学习皮影戏后,勃然大怒,将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父亲,孩儿并非不务正业,只是想学习一门技艺,传承老祖宗的文化。”张学子据理力争,语气坚定。
“技艺?能当饭吃吗?能光宗耀祖吗?”张父怒斥道,“你看看王爷身边那些谋士武将,哪个不是饱读诗书,精通政事?你跟着王爷,就该学他们!”
张学子沉默了片刻,然后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着父亲,“父亲,王爷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儿想走自己的路。”说罢,他转身离去,留下张父一人在书房中怒火中烧。
张学子的坚持,激励了其他学生。
课堂上,学生们认真聆听赵老艺人讲解皮影戏的历史,学习制作皮影,操纵技巧。
卫渊不时在课堂上穿梭,观察着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与此同时,苏姑娘也在民间艺术工坊里忙碌着。
她教孩子们剪纸、捏面人、编中国结,灵巧的双手仿佛在变魔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在她的手中诞生。
孩子们围在她身边,叽叽喳喳,充满欢声笑语。
卫渊来到工坊,静静地站在门口,看着苏姑娘认真教学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容。
苏姑娘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目光,抬起头,四目相对,两人相视一笑。
工坊里弥漫着温馨的氛围,空气中仿佛都充满了甜蜜的味道。
“王爷,您来了。”苏姑娘迎上前,脸上带着一丝羞涩的笑容。
卫渊点点头,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剪纸上,“这是……”
“这是我新设计的……”苏姑娘还没说完,便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周工匠满头大汗地跑进来,神色焦急,“王爷,不好了……”周工匠急匆匆奔至卫渊面前,抹了一把额头的汗,语气焦急:“王爷,不好了!城南那座古戏台,眼瞅着就要修缮完成了,可……可现在……”他支支吾吾,愁容满面。
“可是什么?”卫渊眉头紧锁,心头隐隐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可是……资金不够了!”周工匠咬咬牙,索性一股脑说了出来,“原本预算的银两,如今只剩不到三成,上好的楠木也所剩无几,这……这戏台还差最后一步勾栏和屋顶,若是没有材料,这戏台便修缮不下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