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咏梅四处张望,其实是因为不敢去看就坐在旁边的“表叔县长”苏望。刚才在安溪镇大院门口饭店的那一幕幕让这位很少到大山外面的少女见识到什么叫权势。她或许还不知道用这个词来形容,或者只知道用威风两个字来形容。
“咏梅,你今年多大了?”坐在那里埋头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写画画的苏望收好笔和小本子,转过头来问道。
“苏县长,我今年十七岁,四月份过得生日。”
“哦,那你是初中毕业的?在哪里读的书?”
“苏县长,我是初中毕业的,就在安溪镇中学读的书。”
“那你怎么不读高中呢?”
“苏县长,我爸妈说女孩子读到初中就够用了,早晚要,要嫁人的。”说到这里,周咏梅忍不住羞红了脸,车里的人似乎都可以听到她变快加速的心跳声。顿了一会,她才继续说道:“而且我们安溪镇中学没有高中,只能去富江镇中学读。可是那里路太远了,而且寄宿家里又不放心。”
“哦,咏梅,你以前读初中时每天早上去学校,要走多久的山路?”
“苏县长,一般要走两个小时。”
“哦,那来回要四个小时,很不方便呀。”
“是啊苏县长,幸好镇上还有姨婆家,如果下大雨什么的我就在姨婆家住一晚。”
“那你们这些路远的学生一般中饭怎么解决?”
“条件好点的去镇上吃,大部分自己带饭了。”几番对话下来,周咏梅变得轻松了,像是亲戚之间聊天一般。
“大热天带饭,这饭放久了可不大好呀。”苏望知道,像安溪镇中学这种地方是绝对不会提供什么冰箱冰柜之类的给学生使用。
“可不是吗,饭还好一点,最容易酸的是菜,所以我们一般就多带饭,尽量少带菜。”
“那冬天怎么办?”
“学校还有开水,泡一下就好了。”周咏梅满不在乎地说道。
苏望叹了一口气,在又掏出来的本子上写写画画几下。
“咏梅,你们家几口人?”
“爷爷nainai,爸爸妈妈,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加上我总共八口人。”
“你觉得跟你小时候比,现在的日子是不是变好了?”
“当然变好了。记得我大姐对我说,她小时候,嗯,好像是七几年,家里很穷,过年时才能分到几块猪皮,每炒一个菜先用猪皮在锅子上搽几圈,吃起来特别香。现在过年谁家不摆个六大碗。”
“那就好。咏梅,你们的提留款重不重?村民们对村里的干部评价如何?”
周咏梅听到这里,突然意识到,这应该是苏县长在调查民情,属于戏里说的微服si访。于是变得有些顾虑了,犹豫了好一会才说道:“提留款还是有点重,爷爷nainai和爸爸妈妈总是说,要是没有这些,大家的日子就更好过一些。我们村的干部还不错,不过我姑嫁去的尖堆山村的村干部就不行。我姑每次回娘家都会抱怨道,尖堆山村的那些干部该遭天打雷劈。”
苏望没有做声,只是在本子上尖堆山村一行字下面重重地画上一道线。很快,车子驶进了市国税局家属大院,曾宜民早就在那里等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