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言寻了盏灯笼为起点,从头开始,一盏盏灯看过去,读一首首的诗作。
不无遗漏地快速浏览着,愈看愈惊。
果然不愧是京城!藏龙卧虎之地!这诗作的水平不低啊……
不,岂止不低,很高!
果然是大周文化的中心,这花灯的题材年年有,居然还不乏立意新颖之作!
锦言虽不怎么会做诗,品鉴的能力还是有的,这回有鸭梨了。
肿么办?
这种水平,根本不是随便弄弄就能争头名的,难怪水无痕惦记并为之奋斗了七年,还是没能如愿。
握在手心的小锦囊有些硌手,脑中如走马灯般的闪过她知道的所有的关于花灯的诗词歌赋。
谁知道白马寺的高僧们会请哪些人来做评委?评委们的口味如何?
早知道,应该与水无痕多要两个才好,多投入多产出,多写几个灯笼,没准就能碰上对口味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若能投其所好,是不是机率更高些?
唉,自己牛哄哄地拿了人家的心愿,仿佛一出手定会马到成功!回头无声无息歇菜了……但愿这哥们没多想,好在自己没吱声儿……
至少,没希望就没失望。
不过,水无痕不会那么傻吧?真病急乱投医,将她也视为希望了……
事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箭,少不得要试一把了。
请三福去取了灯笼,她也加入了冥思苦想的行列。
到底用谁的呢?
能在脑子里留存的,就是说能背过的。绝对都是精品。
但,要确保中魁,得是精品中的精品才行。
欧阳修还是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尤其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句,几乎无人不知,已成男女约会代名词。
可是。通篇小儿女情怀,明显的情诗,高僧和尚们会不会不喜?
隋炀帝的“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倒是大气。
法轮啊梵声啊,应该都是佛门弟子喜欢的,可惜,意境弱一筹,未必就能一举中的。
不若,来点猛料?
+++++++++分隔线++++++++++
剽窃惯犯拿定主意,大笔一挥。轻车熟路地默写完毕。
想想不踏实,再加个保险——又取了盏灯笼,嗖嗖几笔挥就。
让三福悄没声儿地找地方挂上。
诗会现场类似挥毫者不知凡几,鬼祟点也没人注意。
行啦,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