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鸿瑞闻言转过身一看,笑道:&ldo;你们怎么也在这里?&rdo;
明珠也跟着回过头去,却见从一家名为&ldo;古堂书斋&rdo;的小店中走出来三位少年,一个白脸,一个红脸,一个黑脸,皆是斯文俊秀之辈,看样子可能是表哥的同窗。
其中那位白脸的少年手摇纸扇,笑道:&ldo;难得书院放假,这样好的春日美景自然要好好欣赏。&rdo;他看了一眼明珠,惊奇道:&ldo;这又是你哪个妹妹?&rdo;
鸿瑞温和一笑,道:&ldo;这位是我的表妹。&rdo;又低头向明珠介绍道:&ldo;他们是我的三位同窗,刘公子,关公子和张公子。&rdo;
明珠看了他们三人的面色,又听说了他们的姓氏,忍不住&ldo;扑哧&rdo;一笑,连忙又忍住了。合着三国里的人物都出来了。
那为首白脸的刘公子似是对此已经感到习以为常了,&ldo;啪&rdo;的一声合上了手里的扇子,呵呵一笑,道:&ldo;我们三人可是号称碧水城的&lso;刘关张&rso;,当初我为了凑齐三个不论外貌还是姓氏全都与古人匹配的人物,不知费了多少周折呢。&rdo;说着,很得意的又扇起了扇子。
一旁的关公子和张公子听他这样一说,禁不住红了脸。幸好他们的脸色一个红,一个黑,外人倒也瞧不出来。关公子连忙转移了话题,问道:&ldo;上官兄今日也是来逛书斋的吗?可有什么收获没有?&rdo;
鸿瑞道:&ldo;我上次派人在尔雅书斋那里定了几本,今日是特意来取的。还意外的得到了一本新印的书,是当今的大儒,翰林学士韩堂韩大人从前的旧作,我只当家里那套已是绝版,没想到今日竟然有缘再次得见。&rdo;
三人一听,顿时都兴奋起来。张公子乃是个书痴,一听此话,忙拉住鸿瑞的袖子,神情激动的道:&ldo;书斋内可还有此书?我现在就去买。&rdo;
鸿瑞连忙拉住他,道:&ldo;我已经定下了数十本,本就是打算送与你们的。可怎么也得等个十几日才能印好,到时我自派人送去府上就是。&rdo;
张公子喜出望外,忙道:&ldo;介时我自去府上取便是了,哪里还能麻烦上官兄?&rdo;
说着,再三谢过。鸿瑞笑道:&ldo;咱们同窗多年,相识已久,子虚怎的还是这样客气?&rdo;
刘恬摇头道:&ldo;子虚读书都有些愚痴了,怎的还说这样的话?客气来客气去的,反伤了兄弟间的感情不是?等改日咱们一齐登门拜访,顺便取了书也就是了。&rdo;
张子虚听了,再不言语。
关锦年深知张子虚心中的顾虑。他的家境只算略有富余,父亲早死,只得一个寡母守着他,靠着吃祖产过活,远比不得上官家,刘家这样名门大户,就连家世中等的关家也比之不如。本来只是一门心思读书,并不太愿意与他们结交,却被刘恬硬拉着加入了其中,又怕被其他人笑话他攀附富贵,做起事来有时也是缩手缩脚的。
关锦年心中微叹,自家父兄听说他与上官鸿瑞和刘恬等人交好后,都时常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道:&ldo;第一,记住你的出身;第二,好好与之结交,今后自会有无穷的好处;第三,不准学习他们身上的坏习气,若你闯了祸,为父是没有能力保护你的。&rdo;
每当他想起这些话时,心中自有几分酸涩,因此,他也格外能够理解张子虚的心情。
且不容他多想,只听一声清脆的声音唤道:&ldo;大哥哥,你们怎么站在这里?&rdo;
只见五六个下人簇拥着两个珠环翠绕的小美人朝这边走来。个子高一些还带着一顶白色的纬帽,露出来的发髻上簪着一只八宝凤钗簪,步履间沉稳端正,已是一副大家风范。小一些的真如明珠朝露般俏丽,刚才说话的就是她,正是好友上官的两个堂妹。
刘恬一见是她们,眼前一亮,跨前一步,笑道:&ldo;妹妹们今日好雅兴,怎么出来玩也不打声招呼?&rdo;说着,又故作潇洒的扇起了折扇。
毓秀道:&ldo;刘公子的兴致倒是和平常一样好。&rdo;隔着纬帽,倒也辨不清她的喜怒。
之后又向关、张二人福了福,关锦年只觉得脸上一热,连忙拱手回礼,却紧张得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张子虚也向二人拱了拱手,面上淡淡的,一心只想着何时能看到新书。
刘恬笑道:&ldo;算起来,毓秀妹妹也算是大姑娘了,出门还带着纬帽。只是哥哥我再也无法一睹妹妹的芳华了。看来,也只有等到去鸿瑞那里拜访时才能瞧见了。&rdo;俊脸上满是惋惜。
毓秀心中有些着恼,冷冷的道:&ldo;那还真是遗憾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