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朕就静静看你表演昼眠梦君笔趣阁 > 20 螳臂当车(第1页)

20 螳臂当车(第1页)

《朕就静静看你表演》最快更新[630kan。cc]

【20。姚编修一心只问笔端事,叶状元激将不成反中计】

庶吉士选馆落下帷幕之前,起居注官的制度已经先重新修订完毕了。翰林院和内阁在这件事上难得地有默契,都赞同重新设立起居馆,为的就是能够将皇上的重要言行详尽记载。

翰林院坐落在承天门以东的东长安门之外,玉河桥的西南。月仙身为编修,乃是专职史官,每日并不去翰林院点卯,反而需要和祖父姚疏一道入宫当值。

只因为史馆虽是隶属于翰林院,却位于禁中,细究其地理位置,反倒是与内阁毗邻。

史馆共分十馆,东面四馆主理史料编纂,昭兴帝采用了内阁的建议,沿用旧制,将其中一馆专设为起居馆,供起居注官进行起居注的编纂整理。起居注官从日讲官中每日轮换一人,并不设专人担任。至于东面其他三馆,另选史官六人,分别负责六部题奏编纂校阅。

这便是老翰林们口中时常念叨着的“一起居;二吏、户;三礼、兵;四刑、工”。

何良有模有样地学了一遍,连老翰林摇头晃脑捋胡子时迷迷瞪瞪的神情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引得叶颀直笑他,“你把东四馆摸了个门儿清,莫不是忘了,咱们几个可是要成日里待在西六馆修史的。”

西六馆又称上六馆,这里距离奉天殿更近些,除了修著史书,还统揽了六部的公文档案的编纂。

年近半百的侍读学士王顺向来是很喜欢看这些年轻后生的,三年才进一次新人,他们谨慎又大胆的矛盾模样总叫他想起自己初到翰林院时的样子。检讨周肃站在他身后半步的位置,瞅着何良手舞足蹈的样子实在太不文雅,当即不满地清了清嗓子。

三个新人这才转过身来,纷纷朝他俩拱手行礼。叶颀不笑了,何良的手也不再比划了,姚栩依然面无波澜,数他神色最为自然。

只消这一个转身,王顺便将这三人的性情揣摩了个大概。何良活泼,叶颀温厚,姚栩不显山不露水的沉稳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十六岁的榜眼,姚栩就是春风得意到目中无人的程度都不为过,这份淡定实在难得。

王顺心中有了定数,拍拍周肃的肩,示意他带着三人熟悉熟悉史馆,便自顾自地往别处溜达巡视去了。

周肃今年三十五岁,是昭兴元年恩科的二甲进士,因他庶吉士散馆考核成绩优异,这才留馆授了从七品的检讨。

若论官阶,姚栩几人都比周检讨高,可到底敬重他是前辈,同他讲话时的恭敬态度就跟在王学士面前并无二致。

周检讨几乎是从头开始参与了《康宗实录》的编纂,他现在就盼着早点编纂完成,好借着皇上的嘉奖升个一官半职,因此指导起姚栩几人也格外的热心。

此时《康宗实录》的编纂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前期繁复的资料搜集与初稿润色已经完成,只剩下最终的誊抄和校对。姚栩的字最好,所以周肃便叫他补了最后一个正本誊录官的缺。叶颀和何良则充了副本誊录官,顺便兼任校正官,负责检查誊录官所抄写书稿的错误。

正本誊录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月仙只需要专心致志地誊抄初稿,将神思凝于笔端,完全不问身边事。她书写的速度不是最快,却能做到字字句句精准毫无错漏,一遍成稿,贵在效率高。

其他誊录官见姚栩手上运笔不停,面容沉静不发一语,都以为他是新人面嫩,且家风清高。虽觉得新科榜眼忒不合群,却也没人敢当面对姚栩指指点点。

午后用了膳,誊录官们总爱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聊天,沏上几壶枸杞菊花茶,清肝明目,解乏提神。

月仙不爱讲话却爱听话,捧一杯茶来漫不经心地检查着自己誊录好的正稿,听上几耳朵闲篇,也给校正官省了不少功夫。

将心神在笔尖上吊了大半个白天,她一点也不觉得烦闷。月仙打小就喜静,别人看她像老僧入定,却不知道她心里喜欢极了这种全神贯注唯我一人的感觉。

不用去在意身边人的举动言谈,天地广远,独她伏案静默。世间万物销声匿迹,唯她一人一书,一笔一墨。真个是,神游物外烦情少,心注书中乐趣多。

这么看来,姚岑托她打听段鸿声,还真是有点“所托非人”。

幸而连濯今年选馆如愿得了庶吉士。他虽有姚栩提点,但考生中有门路的大有人在,纵然他已经尽力保证卷面字迹美观,却终究稍显逊色,也被分派去誊录副本。

副本誊录不比正本,一方面是誊录官的品阶较低,另一方面是氛围相对松快随意。连濯只用了几日便将同馆庶吉士尽数认识,因此在姚栩问起可有建州人士时,他略略思索片刻,便肯定地道:“今年同榜中应当是没有的。”

月仙也不着急,每日安安分分地誊录书稿,实在觉得眼睛干涩了,才起身往院子里去观花看树。

京城的四月天,嫩柳葱茏,远远望去如卧在树冠上的一团浮云,随着微风轻晃颤动,慵懒又婀娜。她也慵懒地歇檐下闭目养神,竖了耳朵听鸟鸣啁啾。

叶颀瞧见姚栩难得出来休息,咬咬牙搁下笔,走到他跟前要搭话,心中却忽然冒出几丝胆怯。

姚栩一身青衣映绿柳,清俊出尘堪入画。这样一个世家翩翩公子哥,真的会愿意多管闲事么?

闭上双目,便会猛然间觉得听觉敏锐许多。月仙听见有脚步声由远及近而来,耐着性子等了一会也未听到对方开口,只好自己睁开眼来,“叶兄?可是有事要指教?”

叶颀四下张望了一圈,确认院子里再无旁人,这才鬼鬼祟祟地凑近了道:“姚贤弟可知,这史馆中,修史只是挂个表面名头,实际上天天来这里吃空饷的大有人在?”

倒是略有耳闻。祖父和父亲都专门叮嘱过,朝中不少人盯着这编纂实录的封赏,而誊录官就是史馆中最为鱼龙混杂的一个群体。

史馆并非长年累月地开放,而是逢国史修撰,才得皇上钦命开馆。翰林院的专职史官不少,但编修《实录》这种大体量史书却是完全不够用的,因此便少不得要从其他衙门借调官员兼任史官。

借调也有借调的规矩,通常情况下,左不过是协调了詹事府、春坊、国子监、光禄寺、太常寺和司经局的官员一道修撰。遇到人手急缺,且圣上催促的情况,偶尔也会调来省府州县的官员应个急,共同参与编纂。

纂修官身负重任,需要对史料进行编排接续或是改写引述,须得笔杆子下有真功夫才能胜任。故而纂修官清一色的进士出身,并且大多都是翰林院的专职史官。

但誊录官就不一样了。

誊录工作量巨大,誊录官的数量往往比纂修官多得多。誊录官不论出身,管你是进士还是举人,甚至哪怕只是个秀才,只要你书法美观工整,均有机会被选入史馆。

纂修官要遣词造句,删繁就简,没个八斗高才还真做不来。但是誊录说白了不就是抄书么,写字谁还不会?

抄正本要求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