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曹操全传大侠 > 第92章(第1页)

第92章(第1页)

刘备南下后连续攻下几座县城,加上一些地方起兵响应,弄得许都以南地区人心惶惶。曹操对此十分忧虑。曹仁建议说:&ldo;目前大军滞留官渡,许都以南地区有事,我军来不及做出反应。而刘备恰在这时以大军压境,军民暂时叛离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刘备刚刚接手指挥袁军,想必不会得心应手。我们应当趁机率军出击,打败刘备是不成问题的。&rdo;

曹操听了曹仁的话,立即派他带兵南击刘备,果然没费多大力气就把刘备和袁绍派来的援军打败。不但解了许都之危,使曹军没有了后顾之忧,还使得袁绍再也不敢分兵出击了。

一波尚未平息,打击接踵而来。虎踞江东的孙策趁曹操正在官渡同袁绍对峙之机,企图袭击许都,劫走汉献帝。消息传到曹营,众人都大惊失色。

郭嘉建议道:&ldo;孙策是英雄豪杰,能使人为他效力。但他轻敌而无戒备,即使有百万大军,也不过如同一人独行中原一般。如果派出刺客刺杀他,一人就能对付。&rdo;听了郭嘉的话,众人才稍稍安定下来。

不久,从江东传来消息说孙策果然被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死。江东袭击许都的计划也落了空。郭嘉从孙策的性格特点上分析出他的弱点,料人料事之神明,令曹操更是刮目相看。

但弱小的曹操毕竟在军、粮各方面都处于下风。特别是军粮匮乏更是无时无刻不让曹操着急。曹操感到这样拖下去不是个办法,加上后方常常受到滋扰,就有了撤回许都的想法。为此,他特地向留守许都的荀彧征求意见。

荀彧很快就给曹操回信说:&ldo;袁绍把所有的人马都集结在官渡,要与明公决一死战。您以最弱小的力量抵抗最强大的力量,如果不能制服对方,一定会被对方趁机制服,这是争夺天下的最关键的时刻。现在虽然军粮短缺,但还不是十分危急,明公只以十分之一于敌人的军队,占据咽喉之地,坚壁固守使敌人无法逾越,历时已经半年。如今敌人的弱点已渐渐暴露,他们的力量正在耗尽,相持的局面很快就会过去。这正是取胜的大好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啊!&rdo;

看过荀彧的信,曹操茅塞顿开,深受鼓舞,但为慎重起见,他又就同一问题征询了贾诩的意见。贾诩分析认为,我军之所以不能在半年之内安定局面,是为了万无一失。现在只有等待时机,时机一到,局面就会为之一变。

荀彧、贾诩都建议曹操要坚持下去,等待时机。这是十分高明的,他们看透了袁、曹双方,因而把握住了大势。

强弱对比是可以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因为强中必有弱的因素,弱中也蕴藏着强的能量。要它们表现出来,只在时机。找出并抓住时机,人生事业便可有神来之笔。摆在曹操面前的这个时机,曹操竟差点与它失之交臂了。荀彧的一封信和贾诩一席话使曹操下定了坚持下去的决心,从而抓住了时机,最终赢得了胜利。

曹操下定决心后,就一直在等待有利的时机。就在他急需机会的时候,机会果然来了。

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不满袁绍而连夜投奔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地接见了他。许攸给曹操献计说:&ldo;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军粮囤放在故市和乌巢,防备并不严密。可派一支精兵袭击,出其不意,以火烧粮,不出三天,袁绍必然全军溃败。&rdo;

许攸的计策,与曹操寻找战机、出奇制胜的战略意图完全符合。曹操听后,大喜过望,立刻传令让曹洪、荀攸留守大营,自己亲率五千步骑连夜把袁军屯在乌巢的粮草烧了。

袁绍军团在内部相互猜忌,外部粮草尽失的情况下一片混乱。曹操乘胜全面出击,袁军不战自溃,袁绍只带八百骑兵渡黄河逃命。

我们看这次战役,曹操在最危急的关头,也曾打过退堂鼓,但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风,坚持到了最后。这其实也是曹操的意志品质的胜利。

保持信念 人生低谷不消沉

人生于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受伤的时候总比高兴的时候多,这伤既有肉体的,也有心灵的。这些伤害不仅是一种对人身的折磨,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摧残,但却不可避免。这时,是垂头丧气任由命运捉弄,还是默默承受,等待自身强大的那一刻?曹操虽是一代枭雄,但也是血肉之躯,感情丰富的人,也有伤心透顶,甚至进退不由自主的时候。此时,曹操的做法是&ldo;忍着,哪怕有人拿刀在你心头剜肉&rdo;。一次次的忍耐、坚持,使他一次次摆脱困扰,重新抖擞精神,迎接更大的挑战。

赤壁大战,曹操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兵力进攻东吴,却大败而归。对一向自比军事天才的曹操,实在是颜面扫地。更大的打击又一次袭击了他,一向最心爱的幼子曹冲在一场疾病中夭折。曹冲年幼聪慧机智,曾经巧妙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操当然非常高兴。可惜曹冲年幼早夭,再加上战败后心情不佳,曹操怎能不伤感哀叹。

他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意志消沉、低迷,对公务心不在焉。他对曹冲的怀念,甚至使他有了荒唐的决定:曹操请求司空掾(司空府秘书)邴原,将其早亡的女儿和曹冲合葬,给他们配阴婚。

邴原很清楚,如果曹操继续这样下去,局势将会难有进展,对大局不利。于是,他冒着风险表示反对:&ldo;给自己早夭的子女配阴婚,即使出于对他们的怀念和关爱之情,也是违背常礼的。一般人这样做倒是无可厚非,我邴原之所以能坦然效力于明公,幸而明公也能信任我,在于彼此严守礼节。如果我破例接受明公的恩典,那就违背礼节了,这会让我们落于俗套,请明公三思而行啊。&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