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听信鲁肃的劝告,直接攻打昆阳城,没想到城里早就做好了准备,城内外戒备森严,看上去极难攻打。
面对这种情况,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任凭鲁肃足智多谋,也无的放矢。
经过一番商议,吕蒙决定佯攻南门,暗地里却叫鲁肃带领一队人马绕路北门,只等三更时分,南北同时发起夜袭。
孙策惦记颍川已经很久了,为此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在每座城池都安插了内应,一旦战争爆发,那些内应就会暗中相助。
虽然孙策做的准备很充足,颜良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他身边有徐庶相助,那徐庶的智谋堪称一流,军事才能更是了得,昔日他与庞士元、诸葛亮同在司马徽跟前学习,其聪明才智不在二人之下,只是他半路修学,根基不稳,因此比之诸葛亮和庞统略显粗浅,细节上处理的没有二人细腻。
自从颜良与孙策交恶以来,徐庶也没少和周瑜暗中对抗,二人忽悠胜负,就连周瑜也对他赞不绝口。
为了增强各处的防务,徐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亲自下去视察一番,发现任何疏漏都会立刻整改,在他的监督下,每座城池的部署都十分严谨,主将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就拿这次吕蒙攻打昆阳来说吧,寻常守将都会在敌人离城十几里的时候才能做出反应,而昆阳的探子早早埋伏在宛城一带,吕蒙刚刚出城不久,昆阳就已经接到讯息了。
如今韩越军中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最方便的就是信鸽传递,对于这种手段,刘备与孙策都曾经尝试过模仿,可惜都没成功。
正因为有了快速的信息传递,昆阳才早早做好布置,任凭吕蒙行军多么迅速,也无济于事。
话说吕蒙将鲁肃派出去之后,立刻组织军队开始攻城。
昆阳的城池非常坚固,城墙也很高,城外还有护城河围绕,想要架云梯攻城非常困难。
吕蒙见昆阳城的东南角城墙比较低矮,护城河虽然宽,水却很浅,士兵很容易通过,于是便叫士兵从这里发起进攻。
东吴的军队列成数百个方阵,每个方阵前面都安排了藤牌手,后面跟着弓箭手,抬着两架云梯,士兵们都躲在藤牌手后面,将云梯顶在头顶,一溜烟的朝城墙杀来。
城上的士兵见敌人杀了上来,赶紧架起强弩发动反击,韩越军的强弩是大汉朝最好的,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远胜孙策军,东吴的队伍还没有冲过护城河便已经有大量人员伤亡了。
吴军方队里也有弓弩手,可惜他们的弩箭射程不够,又是从下往上射,因此便被守军的弓箭压制得抬不起头。
眼下韩越军中箭矢制造效率极高,成本也远低于其他势力,一旦开战,他的箭雨就像不要钱一样狂射,而吴军的制造技术相对落后,每个人随身携带的箭矢也有限,对射起来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吴军的弓箭手在这种绝对劣势下几乎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好在吴军比较骁勇,数百藤牌手抢先冲到城下,他们将爬城锁扔上城头,随即朝城上爬去。
城头的守军毫不示弱,他们将长矛架在垛口之上,只要吴军登城,他们立刻推动长矛,将敌人挑下城去。
藤牌手的攻击只是为了分散守军注意力,就在守军忙于清理登城吴军的时候,吴军后队的云梯已经架上了城头,几十架云梯并排搭在城头之上,形成一个平缓的斜坡,后面的吴军发疯一样往上爬。
守将杨宝见吴军凶猛,赶紧调集士兵前去支援。很快这段城墙上便站满了汉军,吴军冲上城头也无法立足。
那些悍不畏死的吴军毫不在乎,他们顺着云梯爬上城头,然后一个虎扑压向守军,身后的弟兄随即开始砍杀那些被押倒的敌人。
就这样,两军在此展开惨烈的厮杀,城头甚至几度被吴军占领,无奈守军占据地势,很快又将吴军逼下城头。
大将董袭见士兵始终无法破城,于是便向吕蒙请战,打算亲自带队冲城。
吕蒙没有答应董袭的请求,他知道眼下的局势就算董袭冲上去也无济于事,守军数量和装备都不弱于自己,局部的突破只能形成拉锯战,想要破城根本不可能。
就这样,战争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吴军终于鸣金收兵了。
杨宝见吴军退去,也吩咐士兵打扫战场,抓紧时间去休息,准备迎接明天的战斗。
天越来越黑了,吕蒙没有让士兵去休息,而是叫他们吃完晚饭之后不可随意走动,大家都身披铠甲躲在帐篷中等待命令。
二更前后,吕蒙吩咐属下将士兵们唤醒,所有人悄无声息的摸出营地,悄悄的来到昆阳南城外。
吕蒙叫董袭带着一队人埋伏在护城河边上,只等三更鼓响,便发动突袭。
此时城头的汉军并没有松懈,城上每隔十几步远便有一个汉军站岗,城头上还有几只巡逻队伍来回穿梭,一旦城外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他们发现。
吴军在黑暗中躲藏了许久,直到三更鼓响,董袭立刻指挥士兵开始攻城。
就在吴军渡河的时候,城上的士兵便看到了他们的踪迹,于是有人赶紧敲锣示警,城下的守军急忙拿起武器,上城参加防守。
拉锯战很快再次展开,吴军和白天一样久攻不下,城上的士兵也勉强支撑。
就在南门外陷入苦战之际,北门突然被破,一队吴军不知什么时候爬上城头,很快占据了北门,大量的吴军顺着北门杀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