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风云谲诡,诸侯割据,战火连绵。秦昭襄王四十六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元气大伤,却也因此对秦国恨之入骨。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的质子府,他是秦庄襄王嬴异人之子。因父亲身为质子,嬴政自幼便在赵国饱受冷眼与欺辱,赵国孩童常对他投掷石块,骂他是“秦狗”。
小嬴政被欺负后,怒目而视,攥紧拳头:“你们等着,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为今日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一旁的母亲赵姬心疼地抱住他,泪流满面:“政儿,莫要冲动,我们如今寄人篱下,只能忍耐。”
嬴政咬牙切齿:“母亲,我记住了,等我长大后,定要让秦国一统天下,让这些人不敢再小瞧我们!”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派军围攻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孝成王欲杀异人泄愤,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守城官吏,仓皇逃离邯郸,回到秦国。而嬴政与母亲赵姬则被迫留在赵国,继续在生死边缘挣扎。
赵姬紧紧搂着嬴政,神色忧虑:“政儿,如今局势危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被赵人抓住把柄。”
嬴政坚定地点点头:“母亲放心,我会保护好您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到秦国,让那些欺负我们的人后悔。”
此后数年,赵姬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胆识,带着嬴政在赵国东躲西藏,艰难度日。这段经历,让嬴政对权力的渴望愈发强烈。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孝文王即位。异人被立为太子,赵国为缓和与秦国的关系,将嬴政母子送回秦国。回到秦国后,嬴政初见祖父秦孝文王,孝文王见他眼神坚毅,举止沉稳,不禁暗暗称奇。
秦孝文王慈爱地看着嬴政:“你便是政儿?多年不见,已然长成一个坚毅的少年了。”
嬴政恭敬地行礼:“孙儿嬴政,拜见祖父。这些年在赵国,孙儿日夜盼望着回到秦国,为秦国效力。”
秦孝文王欣慰地点点头:“好,好啊,秦国后继有人。”
然而,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便去世,异人顺利登基,即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
吕不韦权倾朝野,广纳门客,编撰《吕氏春秋》,企图以自己的思想影响秦国朝政。
一日,吕不韦进宫面见秦庄襄王,献上《吕氏春秋》:“陛下,此书汇聚百家之长,若依此治理秦国,定能使秦国更加强大。”
秦庄襄王翻阅数页,微微皱眉:“此书虽有可取之处,但秦国以法家治国已久,骤然改变,恐生变故。”
吕不韦连忙说道:“陛下,如今秦国已非昔日可比,统一六国乃大势所趋,需博采众长,方能长治久安。”
秦庄襄王思索片刻:“此事容后再议,丞相一片苦心,寡人明白。”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年仅13岁的嬴政登上秦王之位。因嬴政年幼,朝政大权实则掌握在丞相吕不韦与太后赵姬手中。吕不韦以“仲父”自居,时常出入宫闱,与赵姬旧情复燃。
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吕不韦担心与赵姬的私情败露,便将嫪毐引荐给赵姬。嫪毐深得赵姬宠爱,被封为长信侯,势力逐渐膨胀,门下食客多达数千人。
一日,嫪毐与门客饮酒作乐,得意忘形:“当今秦王,不过是我与太后之子的傀儡罢了,待时机成熟,我儿将取而代之!”
门客们纷纷附和:“侯爷英明,日后必能成就大业!”
然而,这些话传到了嬴政耳中,嬴政怒不可遏:“嫪毐竖子,竟敢如此大逆不道!待我亲政,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嬴政虽年少,却暗藏锋芒,深知自己必须隐忍,等待亲政时机。他表面上对吕不韦与嫪毐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暗中却在培植自己的势力,招揽李斯、尉缭等人才,为日后亲政做准备。
李斯拜见嬴政,恭敬地说:“大王,如今秦国国力强盛,正是统一六国的大好时机。但朝中吕不韦、嫪毐等人势力庞大,需早做打算。”
嬴政目光坚定:“先生所言极是,寡人已在暗中布局,只待时机成熟,便一举铲除这些乱臣贼子。”
公元前238年,嬴政年满22岁,依照秦国旧制,前往雍城举行冠礼,佩剑亲政。恰在此时,长信侯嫪毐发动叛乱,矫诏调兵,妄图攻打蕲年宫,夺取政权。
嬴政得知叛乱消息,镇定自若,对昌平君、昌文君下令:“嫪毐竟敢谋反,此乃大逆不道之举。二位将军速率大军平叛,务必将叛贼一网打尽!”
昌平君、昌文君齐声应道:“谨遵王命!我等定不辱使命!”
双方在咸阳展开激战,嫪毐叛军虽人数众多,但多为乌合之众,秦军士气高昂,勇猛无比,最终嫪毐兵败被车裂,其党羽皆被诛杀,赵姬也被幽禁。
此后,嬴政又罢黜吕不韦相位,将其流放蜀地。吕不韦深知自己大势已去,为免牵连家族,饮鸩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