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世界名人史 > 第96章 郑板桥宦海逸情(第1页)

第96章 郑板桥宦海逸情(第1页)

096郑板桥宦海逸情

清雍正年间,旱灾刚过,蝗灾又至,潍县街巷弥漫着绝望的气息,百姓们饿得瘦骨嶙峋,只能挖草根、啃树皮充饥。就在这时,一顶朴素的官轿缓缓入城,新任知县郑板桥来了。

郑板桥刚到县衙,还没来得及掸去一路的尘土,就立刻召集下属询问灾情。师爷眉头紧皱,声音发颤:“大人,这场灾荒持续太久,地里颗粒无收,百姓们都快撑不下去了。如今仓库空空,上头的赈灾粮还不知何时才能到,这可如何是好啊!”

郑板桥听后,心急如焚,在厅中来回踱步,突然停下,大手一挥:“等不了了,马上开官仓放粮,先救百姓性命!”

师爷一听,吓得脸色惨白,连忙劝阻:“大人,未经上级批准就开仓,这可是违反规矩的大事,会招来严厉责罚的!”

郑板桥目光坚定,语气铿锵:“百姓生死攸关,等层层审批下来,不知要死多少人!天大的责任,我郑燮一人承担!”

放粮的消息一传出,潍县百姓奔走相告,纷纷涌向官仓。郑板桥站在高高的粮垛旁,看着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心中一阵刺痛。他亲自维持秩序,确保粮食公平发放。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颤颤巍巍地走到他面前,“扑通”一声跪下,泪流满面:“青天大老爷啊,您可是救了我们全家老小的命!”

郑板桥赶忙扶起老人,眼眶泛红:“老人家,快起来,这是我分内之事,只恨我来得太晚,让你们受苦了。”

老妇人拉着郑板桥的手,哭诉道:“大人,这灾荒的日子,我们天天都在等死,要不是您,我们一家可就完了!”

郑板桥拍了拍老妇人的手,安慰道:“放心,有我在,大家都能挺过去。”

然而,郑板桥的善举触动了当地富商和权贵的利益。他们私下勾结,联名上书,参奏郑板桥擅自动用官粮,目无王法。不久,上司派人前来问责。

公堂上,气氛紧张压抑。上司怒目圆睁,拍案而起:“郑燮,你可知罪?”

郑板桥挺直脊梁,不卑不亢:“大人,我知擅自开仓是违例之举,但当时灾情紧急,百姓命悬一线,我若拘泥于规矩,见死不救,才是真正有罪!”

上司气得吹胡子瞪眼:“哼,强词夺理!你这是扰乱官场秩序,损害朝廷威严!”

郑板桥毫不退缩,大声回应:“朝廷威严,在于护百姓周全,若百姓不得温饱,威严何在?我愿以乌纱帽换百姓生机,问心无愧!”

上司冷笑一声:“你这是自作主张,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郑板桥义正言辞:“法度是为了护百姓,如今百姓受难,我按法度等待,却等不来百姓生机,这法度此时不用,更待何时?”上司拂袖而去,这场风波却愈演愈烈。

风波过后,郑板桥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闲暇时,他总穿着便服,穿梭在街巷市井,了解百姓的生活。

一天,他路过一处私塾,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便好奇地停下脚步。透过窗户,他看到孩子们坐在简陋的教室里,认真学习,心中满是欣慰。

可与私塾先生交谈后,他得知因灾荒,许多孩子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郑板桥回到县衙,立刻减免贫困学子的赋税,还自掏腰包资助他们。他还亲自到私塾讲学,给孩子们讲诗词书画,鼓励他们用功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有个调皮的孩子问:“先生,读书有啥用?能吃饱饭吗?”

郑板桥笑着回答:“读书能让你们明理,有本事改变这艰难的世道,将来不仅能让自己吃饱饭,还能让更多人吃饱饭。”

另一个孩子接着问:“那先生,我们怎么才能像您一样有学问呢?”

郑板桥摸了摸孩子的头说:“只要你们用心,肯吃苦,多读书多思考,自然就会有学问。”

县衙后院,郑板桥开辟了一个小园子,种满青竹和幽兰。处理完公务,他就来这里对着竹子观察写生。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他沉浸其中,灵感如泉涌,挥毫泼墨,一幅幅墨竹图跃然纸上。

他的墨竹挺拔坚韧,枝叶舒展,仿佛蕴含无尽生命力。画完后,他常题诗其上,以竹言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