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里打着算盘跑去李红梅家,没想到门口挤满了婶子伯娘们,仔细一看,嚯!全都是家里有待嫁闺女的,最夸张是给自家孙女来说亲的,那大娘的孙女今年才十四!还说什么这个年龄正正好,等子阳毕业刚好十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不但有他们李家村的,还有隔壁王家村、张家村、赵家村的,还有镇上的,李红梅家院子里堆满了人。
李红梅简直哭笑不得,耐着性子将人一一送走,儿子太优秀也愁呀,门槛都要被踩烂了。
李老太难得主动上门,她拿过来八个红鸡蛋,说是庆祝张子阳考上大学的。
走之前,还和李红梅提了个建议:“红梅啊,你看你男人这几年也没啥消息,子阳也没个爷爷奶奶什么的,你要不把他改姓李吧?到时候他就是咱们家孙子了,不是什么外孙,你看我这个奶奶以后也会最疼他的。”
李红梅没好气的拒绝道:“不用了妈,这孩子的名字都叫了二十年了,也叫习惯了,就不给他改了。”
李红梅倒不是非要为丈夫留后,孩子跟谁姓她都没意见,只不过当时子阳出事差点也变成残废,她这个做外婆的从来没关心过一句,现在见子阳出息了,就想着来摘果子,这个行为她实在喜欢不起来。
今年春节是在2月7日,正常大一新生都是九月份入学,但是1977年恢复高考,由于时间原因1977年级考生都是在1978年春季入学,开学时间是1978年2月22日。
过完春节距离开学仅剩半个月时间,母女几人在村子里热热闹闹的待上几天,年初五就提前回了县城。
张子阳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李家村到杭城,他二十岁了连县城都没出过,这一次却要独自一人上京市,心里不免生出几分惆怅。
张老三眼巴巴的瞅着母亲去给大哥买火车票,他跟福宝小声嘀咕道:“姐,我也好想去京市玩儿,课本上的天安门广场和长城我都好想看看呀。”
刚好今年杭城的中小学是24号开学,福宝索性央求李红梅:“妈,大哥人生地不熟的一个人去京市多可怜呀?第一次报到有家人一起陪同更好吧?而且咱们大家都没去过京市,我们全家一起去吧?”
李红梅算了一下,火车硬票是10块钱一张,福宝已经一米五了,得算全票,张老三还可以算半票,那来回一共得要65块钱。
这都要抵上她两个月工资了,李红梅有点犹豫,福宝拉着她的手撒娇:“妈,我们现在的生意那么赚钱,一个礼拜你就能存五六百了,这点钱不算啥啊……”
她的声音很低,但是没被第三个人听见。
李红梅看着家人期待的眼神,心一软,很快同意下来。
张老三兴奋的当场翻了个跟斗,以表达自己的开心,福宝也欢喜,她活了两辈子,还从来没有跟家人一起出门旅游过呢。
张子阳眉眼间都是笑意,没想到能跟家人一起去报到,到时候他们还可以一块儿逛逛京市呢。
说干就干,李红梅立马买了2月18号早上八点的火车,过程26个小时,到达京市是19号上午十点。
他们准备在京市玩上几天,22号陪张子阳报完到他们就回来,预计23号回到杭城。
李红梅提前帮大儿子收拾起东西,要穿的衣服都带好,还准备一些特产带去学校吃,当然火车上他们四个人也带要干粮。原本她还收拾了一些生活用品,福宝都让她少带点,说上了京市再买就成,他们家现在又不缺钱。
李红梅觉得干嘛多花那个冤枉钱,尽量能带都带上,福宝劝不过她也就作罢了。
几人出发前反复检查,尤其是张子阳的录取通知书,确认没问题后,一家人坐上了前往京市的火车。
福宝坐在靠窗位置,她支着脑袋看向窗外,这车开得可真够慢的呀,怪不得要二十六个小时呢。
车上有很多青春洋溢的年轻人,从他们聊天就可以听出来,不少是考上大学前往其他城市上学的知青或者学生。
有外向的很快就交到了朋友,聚在一起交谈聊天,还有的唱起了红歌,整个车厢都散发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这一幕让福宝和李红梅都看得露出欣慰的笑容来~
青春洋溢的味道,实在是太美好了~
喜欢报效祖国:年代崽崽开挂带飞全家请大家收藏:()报效祖国:年代崽崽开挂带飞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