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介绍了几个之后,他就闭嘴了,因为明星出来的实在太快了,而且有时候一个镜头里就有十几个明星,而这个镜头只闪过这一次,之后再不会出现。
“哦,这个是香江那个,我知道他!”
但老妈还在辨认她认识的明星,“诶?他的普通话这么好啊?还带着京韵!”
“咳咳!”
李志凡连忙解释,“是配音!”
“哦!原来是配音啊!”
老妈一下明白了,“怪不得刚才那个台湾明星,说的是江西口音!”
李志凡再接着解释:“他演的那个英雄人物,就是江西人啊!”
明星频繁的出场,让观众应接不暇的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劳。
其实若把他们当初普通的演员,不熟悉的演员,也无所谓的,但还有一个原因是剧情发展的很快,所有的小故事,在几个镜头或是几分钟内就要完结,马上进入下一个故事,让观众的脑子里只能留下一堆明星脸,甚至看到后半程,前半程出现的那些明星,都差不多忘掉了。
李志凡在片中出演的是蒋经国,当他出现的时候,观众们的呼声,远超过前面那些所有明星,事前演员表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就知道李志凡要演这一角。
这是一个令人扼腕的角色,李志凡的演绎已经是登峰造极,可以称之为全片最出彩的一个角色,因为其他明星都是玩票的,但李志凡不同,他参与了这部戏从前到后所有的拍摄,他主导了这个剧的诞生,出演蒋经国的心情,和他当时一部分心情有些相似。
拍摄这部《建国大业》,李志凡就知道必然还是毁誉参半,甚至很有可能失败。
但是他还是拍了,并且也参演了,有种背负着重大使命,不得不背水一战的感觉。
这是其他的演员们,都不能理解,也不会理解的感觉。
拍摄过程中,李志凡一直在改变,希望可以在能力之上做的更好一些。
原作品中,有些典故和事件交待的不清晰,甚至挂一漏万。
比如李X仁不顾常凯申的阻挠,硬是选上了副总统这一事件。
原片中有一场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职的戏一闪而过,并未做详细交待。
但其实当时常凯申对李是很愤恨的,想让李宗仁出丑,于是派人通知李在宣誓就职时,穿军装,而常凯申反到是穿一身长袍马褂,当李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职典礼时,李站在常凯申的旁边,象极了一个跟班。
这一段李志凡不禁拍了出来,还加在镜头给予全场的时候,给了后排某个演员一句台词。
如此一来,观众就清楚了,常凯申的用心,大家也都深刻了解了。
因此,按照一般的主旋律电影来看,这部电影的优点也是有的:
影片在结构上环环相扣,遵照历史的顺排滴水不漏。
在重要的场景布置中,突出了典型战役的宏大场景,展示了人民战争的势不可挡和人心向背。
里面的明星各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真演员,他们的投入和本色的表演风格很好的诠释了那场峥嵘岁月的波澜壮阔。
同时,在这部看似严肃的影片中,并不缺乏饶人兴味的笑点,还有各大主演的实力演绎让这部影片无不充满了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
既然拿到了市场上,观众就是检验这部电影的试金石。
如果再从另一个点去想,这部电影不仅仅是拍给观众看的,更是给大家记录和回忆当时那个大时代的波诡云谲。
所以当做一部剧情片来看,显然是分量太大了。
可这也不是纪录片,所以就有些四不像的感觉。
如果这是一部能拍摄长达800集的电视剧,那就可以很详细的介绍每一段剧情了。
可真要这么拍,演员也不会是这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