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造出击发式步枪,就够为难他了。
枪弹厂已经招募到了二十几位铁匠、七八位木匠。
余恪把之前画的击发式步枪的图纸拿出来,给这些铁匠木匠师傅讲解了一番。
铁匠师傅们需要锻造各种枪械零件,枪管、弹夹、撞针之类的。
木匠师傅则仅仅只需要制造出枪托、枪杆主体,以及用纸浆做出子弹的外壳。
余恪把自己的要求说了一遍。
铁匠们纷纷表示问题不大,木匠们也表示轻轻松松。
第二天,余恪看到他们锻造出来的东西,却大失所望。
铁匠锻造出的各种铁质零件精度不够,很难严丝合缝,达不到要求。
至于木匠师傅倒给了余恪一个惊喜,制作的枪托比他想象的要好,只是还没有刷上木漆,很容易磨损或受潮。
但子弹外壳,木匠师傅们却做得不够精细,有大的有小的。
越小的东西果然越难造。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虽然制造枪械困难重重,但余恪并不着急,慢慢来就是。
三个月后,余恪解决了子弹外壳的问题。
五个月后,子弹生产线建立完成,第一批大小相同的纸壳子弹产出。
九个月后,余恪才终于制造出了一把合格的击发式步枪。
这款由他亲手设计和制造的击发式步枪,被命名为定国号。
有效射程五十米,威力跟法国人的格哈M1874步枪差不多。
在这个年代,算得上是十分顶尖的枪械了。
又过了两个月,定国号步枪的生产线初步组建完成。
此时正是中法签署《中法会订越南条款》的日子,和前世历史中一模一样,只是签署的时间稍有差别。
余恪一心扑在枪械生产上,对此事一无所知,还以为前线战事仍在继续呢,直到几天后才从上海的《汇报》上得知此事。
虽然不知道条款的具体细节,但却知道李鸿章这些软骨头慕洋派,为了所谓的‘良好信誉’,不允许张之洞乘胜追击。
余恪气得将枪弹厂库房门口,一株一人合抱粗的枯柳,三拳砸断,又将树根砸的稀碎。
随后余恪来到新军校场,拉走了正在训练新军的黄飞鸿。
包下了城中一家酒肆,也不怎么说话,一坛子一坛子地往肚子里灌酒。
余恪眼神从愤怒、郁闷变为阴沉和杀意,最后变成了坚定。
第二天酒醒后,余恪将新式步枪的事汇报给了张之洞。
得知终于生产出了击发式步枪的张之洞大喜过望,亲自回到了广州。
先是参观了一番枪弹厂,又亲手试射了几枪,大为满意。
回到总督府,余恪向张之洞问起停战的事。
张之洞犹豫了一下,便将左宗棠电传给他的《中法会订越南条款明细》递给了余恪。
哪想到余恪看后反应会这么大。
更没想到,余恪居然已经说服了刘永福,要一同举兵造反……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