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五次北伐里,第三次北伐受到的关注最少。没办法,这次既没有名将参与,也没有激烈冲突,双方根本没任何实质性的接触。但在我看来,这次北伐最能体现三国后期的战争特色。在前三国时期,名将雄师之间打得热闹,可仔细一研究会发现这些战事并不专业,双方敞开了厮杀,赢会赢得十分华丽,输也能输得无比凄惨。拿围棋作比喻的话,业余小白一开局就在边角肉搏得难解难分。
而到了诸葛亮北伐时代,长时间的军事冲突给各国都锻炼出了一批职业军人。他们指挥打仗很有章法,滴水不漏,面面俱到,一举一动都有精密计算,未必惊艳,但不会有大问题。诸葛亮和郭淮的这次对决,双方都算得很远,别看两军没打开,一进一退之间,就已经隔空交过手了。这是两位国手下棋,你远远地落几个子,我远远地落几个子,大模样一摆出来,不必中盘搏杀就知道结果怎么样。
我们很快告别了武都山区,朝北方开去,抵达成县。成县在三国时代叫下辩,是祁山道的枢纽所在,散关故道的南段入口也在这里。刘备把张飞、马超派来这里,就是为了封堵住这两条曹军南下救援的路,为汉中战役营造良好形势,可惜没堵住。这里南北为山地,中间是丘陵地带,是这一路上难得的平坦地带。杜甫很喜欢这里,当初他南下蜀地,一屁股坐在成县待了很久,写了《龙门镇》《石龛》《泥工山》《凤凰台》《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发同谷县》等一大堆诗作,几乎可以直接当导游手册用了。
我们在连续翻越了十几个山头之后,眼前出现了一番奇妙的景色。不是自然风光,而是看到从秦岭之中钻出一条水泥长蛇,蜿蜒向远方——居然是一条在施工的高速公路。
这条公路我们曾经走过一段,名字叫十天高速。十天高速不是说这条路要走十天,而是从十堰到天水,整个路段横跨湖北、甘肃、陕西三省。现在湖北段和汉中段都已经修完竣工了,只差这段从略阳到天水没修完,恰好就是祁山古道的起终点。等到它全线贯通,从汉中到天水就有了全程高速,四五个小时就能走完。铜雀感叹说:“如果诸葛丞相知道,他肯定愿意以五年阳寿来换这条线路。”旁边黄二桶泼了桶冷水:“如果三国时期真有这条高速路,恐怕诸葛亮还没顾上高兴,就得头疼曹魏大军走高速打过来的问题吧?”
本来看见高速让我们很高兴,可很快我们就笑不出来了。接下来从成县到西和县的一路上,我们根本就是与工地同行。这一路上的艰苦,就别提了。走上一段,就是个沙土堆积场,走上一段,又是个某某标段指挥部,再走上一段,得,干脆就是在高速高架工地的下面行驶了。更别说川流不息的大卡车和倒浆翻浆的糟糕路况。路边的植物叶子上,统统挂着一层白灰,雨水一落,顿成糊糊。我们停车撒尿时,只要裤腿稍微跟草丛那么一刮,立刻就能留下一道道白印。开到后来,我们的车子完全被泥浆所覆盖,几乎看不出本来颜色,雨刷器上挂的泥土足有三四两。
更可怕的是,这里是山区,连3g信号都没有,想刷微博逃避外界的艰苦都做不到。
我们千算万算,没算到最大的阻碍居然是这一条工地,只能祈祷这个噩梦尽快结束。可一掰指头,十天高速和我们的路线高度重合,恐怕这个不快的陪伴得一直持续到天水吧……意识到这点之后,车里四个人同时发出惨叫,其中尤以司机的分贝最高。
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我严厉地斥责了他们这种懦弱行为:“当初丞相走这条路的时候,有现成的平整道路吗?有马达强劲的运输车辆吗?有3g信号和无线网吗?人家不也走下来了嘛。既然重走北伐路,那么就给我好好体验当年蜀军行军的艰辛和痛苦吧。”
在天险和人险的双重夹击下,我们跌跌撞撞开出了成县,来到西和县的边境。工地依然横亘前方,不过我们在入口处看到一个横幅,嗬,好大的口气:“伏羲生处,仇池古国,乞巧之乡。”
伏羲生处这事儿吧,不好深究。主张自己是伏羲故里的城市,光我此前知道的就有九处:甘肃天水、静宁,陕西延川,山东枣庄,山西永和,河北新乐,河南荥阳、淮阳、新密。这次算上西和,恰好能凑够十个。反正就是个神话人物,谁手里都没有过硬的证据,慢慢争去呗。
乞巧之乡的来历,我查了下资料,据说当地的乞巧风俗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是秦文化的活化石。这个不了解,不好乱下判断。
至于仇池古国,倒确有其事。不过这出处实在冷僻,我在做旅游计划的时候,压根没想起来这事。若不是这横幅提醒,我都忘了这里还存在过一个奇葩小国。
奇葩在哪呢?
这事得从三国说起。当时西和县这一带的居民以氐族为主,里面有一户大族姓杨,在当地势力很大,号称氐王。马超、韩遂反曹时,把老杨家也叫上了,结果一战下来大败亏输。一半人跟着马超投奔蜀汉——《后出师表》里提到的青羌,很可能就有杨氏部属——还有一半人被曹操逼着迁移到了天水一带。到了西晋年间,八王之乱,老杨家趁朝廷无暇顾及,偷偷摸摸回老家,开国,国号仇池。
为什么叫仇池?因为他的举事地点,就在西和县大桥乡的仇池山中。这里三面环水、四面峭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个称王的绝佳地点。“仇池”二字,来历可不小。汉代有本书,叫《遁甲开山图》,里面说:“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西和主张自己是伏羲故里,源头就在这里。虽然这种谶纬之书可信度太低,但至少证明这国号不是那些家伙瞎起的,是有典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