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如上面笑话里说的那样,对于我们这些外地人来说,这口味还是略重了点。我们的肠胃习惯了家乡的早餐,这出门在外的还是谨慎点好。话说以前民间有个习俗,出门在外的游子,随身要带着一块用家乡的土和家乡的水压制的土坯,有个名头叫作“老娘土”。如果到了什么地方水土不服闹肚子的话,就用手抠一点土混在饮食里面吃下去,据称有奇效。仔细想想也许是体内菌群失调,要用家乡的微生物来调节一下吧,貌似很科学。我们随身可没带那个,而今天又要坐一上午的车,万一再陷入昨天的“屎蜢态”就不好了。
在去往汉中的高速公路上,遇到了大雾。我不懂开车,只是望着窗外雾中时隐时现的青山,感慨川中的山水迷离之美。过了好一阵子,才发现前排驾驶、副驾驶座上的那二位脸都白了,询问之下,他们告诉我,这种能见度不足五十米的路况,很容易出车祸。
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万一要是穿越了怎么办呢?
首先得一脚踢开身边的马伯庸,然后无论如何要先把后备箱的矿泉水抢到手,在遇到土著之前,先霸占宝贵的生活物资,再利用铜雀和黄海这俩人相互之间不太熟悉的人际关系现状,把他们二人中的某一个作为备用粮食……
不过转念一想,俗语教导我们:“祸害活千年。”而以车上这四个人的平均“节操”水平来看,我们的未来应该还很长很长才对。
中午,抵达本次征程的第一个大城市。
既然到了汉中,那汉中面皮是一定要吃的,正好早餐的凉面也没吃过瘾。我们驱车赶往友爱路的“蒋家槟豆面皮旗舰店”打算大快朵颐。
结果又迷路了。
明明已经到了地图显示的终点,但我们茫然四顾,啥面皮店都没看见。
某:“要不我们吃这家冒菜吧。”
我:“那是重庆的食物好吗!”
某:“反正在重庆也没吃到。”
某:“也不一定要吃面皮,只要是汉中的美食都行,快点吧,我饿死了。”
我:“那这家汉中牛肉拉面……”
某:“你以为换了‘汉中’俩字就行了么!”
我:“当然了!哥伦布对印第安人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另三人:“那能一样吗!”
哎,说起来女人真是善良啊,放着那么大个儿的一个路痴哥伦布在那里,却反倒被男人说了几百年方向感差……
由于哥伦布的前车之鉴,我们便掉头往另一个方向走,看看是否能找到目的地。因为下午要去诸葛墓拜祭,得在有人烟的地方把“要对丞相说的话”打印出来。那三个人离开舰队去找打印店,我独自一个人驾驶着圣玛利亚号向着未知的世界走去,果然在完全南辕北辙的地方看到了“蒋家槟豆面皮旗舰店”的招牌。
这会儿午饭时间已经过了,围在桌前闲聊的店员,看着一个长头发大胖子器宇轩昂地走进来,有点不知所措。
“我宣布,这家面皮店从今天起受伟大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保护!”我在心里这样呐喊着,找了个角落默默地坐下刷手机,等另外三个人回来。
坐了没多会儿,一碗汉中面皮就摆在了我的面前。
怎么回事儿?我还没开口点菜呢!
店员也一脸诧异地看着我,就像印第安人当年盯着哥伦布一样。
接下来我必须要用玻璃球付账吗?
好吧,原来所谓的旗舰店只卖面皮,别的一概没有,人家又看我坐下只是玩手机,不像是要打包的样子……嗯,某种程度上说也挺贴心嘛。
名字叫作“面皮”,其实原料还是米浆,三指宽的雪白面皮,泡在酱红色的汤汁里面,上面撒满了炸得焦香的辣椒碎。广元的蒸凉面如果是未进宫时的武媚娘,那汉中面皮则是在感业寺中蓄发的武昭仪,更添三分醇美的韵味。尤其是垫底的黄豆芽被汤汁腌去了豆腥味,嚼起来嘎嘣脆——以为我会用“奏响在嘴中的交响乐”来形容吗?不,就是咯吱咯吱的声音。
可惜应该配面皮吃的菜豆腐已经卖完了。
汉中平时直到中午十二点还很热闹的大街,一过十三点,就很宁静了。蒋家槟豆面皮店里的顾客,此时也像是突然都失踪了似的。
就在最后一位胖顾客据桌大嚼面皮,店员们围拢在一起闲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位矮个子戴着眼镜的男人带着另两个人走了进来,其中一个是男人,另一个也是男人。
“欢迎光临。”店员迎上前去招呼着。
三个男人并没有搭理店员,恶狠狠地取了筷子向那唯一的顾客围拢过去,那胖子看着便着了慌,伸开五指将那碗面皮罩住喊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说着拿开手,向着碗里再看上那么一看,“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堂里一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并没有)。
领头的人看抢不到面皮,便转过头来望着店员:“……唔……面皮……一碗……可以吗?”那男人怯生生地问。
另两个躲在他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店员。
很遗憾……要么是马伯庸没穿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要么是因为今天不是新年,要么是店员们都看过《一碗阳春面》这篇课文,不吃这一套,他们最后并没从店员那里骗到那多半份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