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把主要心思用在雷殿的建设上。在他的心中,这个雷殿要代表华夏九州的山山水水,建造它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大明江山的子民,为了消除饥荒、消除贫困,让千千万万的子民们都过上好日子。他诏令全国每个省都要将那里的美石、秀水、香土运送到北京,填入雷殿的基座,使雷殿坐落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之上,造福千秋万代。这些想法不是陶仲文想出来的,而是嘉靖皇帝自己想出来的。在他看来,他是国家的君主,是大明的皇帝,是百姓的天子,他有责任找到上帝,利用大自然的神力争得一年的风调雨顺,赢得一年的丰收硕果,保佑苍生子民过上安稳的生活。
看着那高高的铁柱钻进地心,嘉靖皇帝的心激动了。他当着在场的千百万名造殿的民工,情不自禁地面向那座尚未建起的雷神像跪下磕头,祈求天神、地神、雷神的保佑!那些黑压压的民工看到皇帝如此虔诚,纷纷丢下手中的工具,齐刷刷地跪到尚在建设中的雷殿周围朝拜起来。这是一种自发的虔诚,混沌的膜拜,那齐声呼喊的&ldo;天神保佑&rdo;的声音震天动地,在大地、在空中久久回荡……
啊,这种朴素的人类的大膜拜,是这位站在万人头上的皇帝陛下意想不到的,他不由自主地流下了宝贵的眼泪。这时,严嵩突然从跪拜着的大臣中站起来,慌忙拿出一块崭新的手帕悄悄走到嘉靖皇帝身边,为皇帝擦拭眼泪,并对皇帝说:&ldo;吾皇万岁!吾皇为民,吾皇万寿无疆!&rdo;
终于,嘉靖皇帝站起来。不知从哪个角落最先发出一声高呼,立刻汇成了口号的海洋,那就是祭拜现场万民的高呼:&ldo;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do;
嘉靖皇帝站在御辇上向万民挥手致意,让雷神见证他与苍生子民的愿望。
------------
章三十八淫欲宠妃宫变骤起(1)
------------
嘉靖皇帝与曹端妃在床上翻云覆雨的时候,伤心的杨金英却喊来十五位小姐妹来到端妃的宫里。她注视着端妃的门口,示意其他的姐妹隐藏在帘布的后面。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皇帝心中的圣坛‐‐雷殿,经过几年的修建,终于在风景优美的太液池畔落成了。
秉一真人陶仲文经过掐算,疏请皇帝定在当月二十日举行落成大典。那一天,朝廷文武百官和成千上万的百姓齐聚雷殿大台前,进行盛大的开殿仪式。夏言远在千里之外,听说雷殿大功告成,也专门向皇帝上表称贺。矗立在太液池边的雷殿基座坚如磐石,高高的大殿顶端直插云霄,与天相接。雷殿的大台前立着高大威猛的雷神像,那两颗突出的尖牙像利剑一样直插头顶,预示着它可以驱逐一切邪恶。嘉靖皇帝毕恭毕敬地坐在大台的左边,在神面前,他总是将自己看得很小,生怕得罪各路神灵。紧靠大台前的是由清一色青年小伙子组成的锣鼓大队,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一排排红色大鼓像一个个雷公注视着天空。
仪式开始了。秉一真人陶仲文站在大台正中,另有十八名少年儿童,清一色地穿着黑色道袍,腰里扎根红绸带,头上系着黑布条。他们跟随着陶仲文的动作,很有节奏地舞动着。随着陶仲文节奏的加快,那些少年也摇头晃脑起来。这时台上又被浓浓的烟雾弥漫,在烟雾中穿插的少年仍在手舞足蹈。只见陶仲文突然一跳,从香味缭绕的烟雾中冲出来,又扑通一声匍匐在雷神像前。全场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便是鸣炮奏乐。那些用古典式的炸药做成的土炮,埋在离人群不远的四周,锣鼓响时,土炮&ldo;通通通……&rdo;直冲上天。锣鼓声,鞭炮响,燎起了大明子民的热烈情绪,壮起了一国君主的凛凛威风。嘉靖皇帝在这无遮无掩的喧嚣声中款步走到大台中央,庄严地跪在雷神巨像前,代表一个泱泱大国的子民苍生向一个想象的符号叩头:一下,两下,三下。台下的万民一派肃穆地站着,又不由自主地跟着皇帝跪下,将额头沉沉地撞在脚下的土地上……
仪式持续一个上午。虔诚的子民们磕头、诵经、许愿,都是为了明天,为了明年,为了一个代代相传的理想。而朝廷百官却回到宫中,参加由皇帝开设的盛大的祭神宴会。
嘉靖皇帝这些天吃了一种叫先天丹的新丹药,身体格外有劲,自我感觉十分奇妙。那天他参加了一天的雷殿仪式,并不觉得劳累,晚上宴罢,仍然回到他最宠爱的女人曹端妃那里。
望着醉眼惺忪,举步踉跄的皇帝,曹端妃顾不上跪拜,快步抢上前去将他扶住,慢慢地搀入寝宫。曹端妃将皇帝安顿好后吩咐宫侍说:&ldo;皇上喝了些酒,快去烧碗蜜幼汤。&rdo;这蜜幼汤是端妃自己发明的,用少许蜂蜜掺入幼小的蜜橘,放入汤锅里一炖即成。嘉靖皇帝特别喜欢喝曹端妃烧的这种微酸且甜的香汤。
皇帝一听有汤喝,酒醒了一半。他睁眼看着面前的曹端妃。只见那曹端妃峨冠高歌,柳眉低吟,含情脉脉的双眼直勾勾地挠着皇帝的心窝,皇帝激动得一把将端妃揽入怀中,一双手在她的身上不停地抚摸。这时,宫女杨金英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蜜幼汤来到皇帝面前,嘉靖皇帝并不去注意那碗冒着热气的汤,两眼死死地盯着眼前的宫女,小声嘟囔道:&ldo;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啦?还是那个小金英吗?&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