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有时候可以容忍外戚的一些僭越的举动,但绝不容许刘氏宗亲胡来。这里面的原因,窦婴那节已经讲过,无非是外戚是外姓,闹上天去还可以以谋反的罪名治罪,而刘氏宗亲则会名正言顺地篡夺王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
根据江充的举报,汉武帝着有司办理赵太子的案子,赵太子刘丹也因此获罪死于狱中。赵太子刘丹一定会后悔,当初不应该得罪江充这个小人,没想到今天栽在他手里。
江充通过赵太子一案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许。随后不久,汉武帝任命江充以谒者的官职出使匈奴。出使前汉武帝曾问他出使时有没有什么打算,江充只说,事情往往非人力所能预料控制,一切随机应变。汉武帝对他的回答很满意,认为江充是个干练和有手段的人。
江充在匈奴中活动了近一年不辱使命,回来后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武帝委任他担任&ot;直指绣衣使者&ot;,就是类似于明朝锦衣卫那样的差事,这种带有特务性质的职务赋予了江充巨大的权力,上至公卿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在&ot;直指绣衣使者&ot;江充的弹劾范围之内。另外,江充还负责京师治安,&ot;督三辅盗贼,禁察逾制&ot;,也就是说他皇宫去得,王府去得,公侯将相的府邸也去得,逾制的罪名放到谁头上也不好受。
江充特权在握,谁惹上他恐怕没有好果子吃。馆陶公主刘嫖,就是汉景帝的姐姐,汉武帝的姑姑,外出乘车办事,可能是由于马车的速度过快,被江充发现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将馆陶公主的车骑&ot;尽劾没入官&ot;。太子有个家奴,可能有急事要办,在官道上疾驰,被江充发现了,不问青红皂白,严加惩办。后来太子亲自出面说情,江充也不买账,使得太子碰一鼻子灰。
由于江充在任上的这种表现,由于他严厉劾察亲王贵戚及其子弟,毫无顾忌敢于碰硬的胆识,深得武帝赏识,&ot;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ot;。
江充受到重用,恰恰说明了汉武帝晚年多疑,因此才赋予江充弹劾的特权,外戚宗室都不可信,只有江充这样的循吏可信。正因为汉武帝感到孤立,才倚重江充这种人,继续延续着皇权不可侵犯的权威。
江充得到了武帝的信任和重用,卫太子就没有安宁的日子可过了。前者江充和太子有过过节,结下仇怨,江充害怕将来有一天武帝宾天,太子登基会报复他。于是,一有机会江充便在武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
江充有个手下兼同党叫做苏文的,昔日曾和太子有隙,也是千方百计地想构陷太子。苏文是宫中的黄门宦官,也就是宫中的内侍。他和江充臭味相投,勾搭在一起,甘心充当江充的心腹和耳目。
太监是不完整的男人,不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完全依附于皇帝,因此每当皇位上新旧交替的时候宦官们最紧张。因为太监这东西属于私用品,新皇帝登基不爱用老皇帝用过的阉货,而是喜欢继续使用从小就跟着自己的。这就意味着失去了老皇帝保护的旧奴才们,晚景就相当凄凉。而要想摆脱这样的命运,只有一个不二法门,就是投靠新主子,立下不世的拥戴之功。
苏文就是这个想法。江充虽不是太监,但像他这样的循吏,新皇帝登基以后下场比太监好不到那去,尤其是卫太子温厚守文,平时最嫉恨江充这样的小人,因此江充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先卫太子而去,只剩下五个,其中两个远封,留在都中只剩卫太子刘据、昌邑王刘髆和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刘弗陵年纪幼小,钩弋夫人虽有蠢蠢欲动之意,但怎奈力量单薄不成气候。因此江充的眼光就定格在年轻的昌邑王刘髆的身上。
江充得到汉武帝青睐的时候,昌邑王刘髆的实力正在凝聚和增强。更重要的是有舅舅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为首的李氏集团的大力支持,其前途最被看好。江充心中了然,又瞧见卫氏集团和卫太子的势力一天不如一天,武帝对卫太子更有渐渐疏远之意,才决心把赌注押在昌邑王刘髆的身上,以便获得较大的胜算。
第31节:刘屈氂:偷鸡不成,反蚀把米(5)
由是才有了刘屈氂和江充的勾结,利用巫蛊之乱,暗中精心策划了一桩夺嫡大案。
目标明确后,江充和走狗苏文开始了周密的准备。在他俩的努力下,卫太子一步一步走近江充为其精心设计的圈套中。
苏文整人的办法其实也简单,就是&ot;诬告&ot;。
有一回太子到未央宫拜见母亲,好大半天才出来,苏文就跑到武帝面前说:&ot;太子一天到晚在后宫调戏宫女。&ot;武帝虽然不喜欢这个儿子,但对儿子的人品还是相信的。他默不做声,赐了许多宫女给太子。太子后来知道了是苏文在捣鬼,心里十分恨他。
又有一次,汉武帝病了,他打发常融去召太子来问安。常融却先跑去找苏文,两人商量好了口径才去召唤太子前来。常融先跑回来告恶状说:&ot;太子听说皇上病了,脸上马上喜气洋洋的。&ot;武帝叹了一口气。等太子进来的时候,他不动声色地观察太子的表情,见太子面带笑容,却掩饰不住脸上偷偷哭过的泪痕。武帝心里十分欣慰,再三追问太子,才知道是常融搞的鬼,要离间他们父子。武帝当时就把常融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