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奎:《略论“五十凡”》,《绎史斋学术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杨向奎:《清代的今文经学》,《绎史斋学术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姚孝遂:《甲骨刻辞狩猎考》,《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中华书局,1981年。
殷崇浩:《〈七月〉之历探》,《文史》,总第15辑。
余英时:《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历史与思想》,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76年。
虞万里:《〈郑风·缁衣〉诗旨与郑国史实、封地索隐》,《史林》,2007年1月。
岳连建、王龙正:《金文“城虢”为东虢考》,《文博》,2003年。
张红:《〈左传〉引〈诗〉新探》,《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8月。
张培瑜、孟世凯:《商代历法的月名、季节和岁首》,《先秦史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
张政烺:《“十又二公”及其相关问题》,《国学今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张泽渡:《“寤生”探诂》,《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月。
张邦炜:《宋代对宗室的防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章彦华、颜忠诚:《动物的杀婴现象》,《生物学通报》,2007年第6期。
赵伯雄:《〈春秋〉记事书时考》,《文史》,2006年第3辑。
赵生群:《论孔子作〈春秋〉》,《文史》,1999年,第2辑。
赵世超:《说“室”》,《瓦缶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
郑振铎:《释讳篇》,《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社会民俗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郑慧生:《殷正建未说》,《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
郑慧生:《〈左传〉训诂五则》,《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
后记
本来想写完隐公元年的全年的,结果只写了上半年。这样出版已经很困难了,如果再加一倍篇幅,读者就只能到网上找电子稿了。
这书写了很久,改了很多次,我觉得如果不考虑出版定稿的话,我大概可以一辈子一直改下去。
这书的出版要感谢很多人。感谢责编杨晓燕女士,因为,如果我不是作者而是责编的话,断然不会出这种书的,就算想出,也一定拗不过领导,而书竟然真的出了,实在不容易呀!还要感谢徐戈和吴新宇两位老师百忙之中为我的稿子校订文字,看了他们的校样,我感觉自己在文字上又获新知了。他们与我素昧平生,只是出于一种关怀而义务地承担了这些,实在让我非常感动。还有杜垣老师一直以来热情的推荐,在此一并谢过。
最后,也是最为郑重地,还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虽然我也不清楚他们为我这本书的出版做过什么,但这种套话既然大家都说,我也就从俗好了。
不过,在我写下这个后记的时候,书还没出呢,也许最后又会像以往一样,折腾半天终于出不来。好在我已经很习惯了,即便出不来,也一样感谢杨晓燕编辑、徐戈老师、吴新宇老师、杜垣老师,感谢党和政府。
熊逸
2008年6月
1[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六“春秋”:王介甫《答韩求仁问春秋》曰:“此经比他经尤难,盖三传不足信也。”尹和静云:“介甫不解《春秋》,以其难之也。废《春秋》,非其意。”朱文公亦曰:“《春秋》义例,时亦窥其一二,大者而终不能自信于心,故未尝敢措一辞。”[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春秋经》一卷,朱熹所刻于临漳四经之一。其于《春秋》独无所论著,惟以《左氏》经文刻之。
2李衡眉:《从一条错误的理学理论所引起的混乱说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缘起剖析》,《史学集刊》,2000年第4期。
3[美]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thestoryofchristiantheology,byroreoln,2002cef校园书房出版社),吴瑞诚、徐成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页。
4[美]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thesacredcanopy:elentsofaciologicaltheoryofreligion,bypeterlberr,doubledayandpany,cgardencitynewyork,1969),高师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页。
5[法]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lesforseléntairesdelaviereligiee,lesystetotéieenatralie,byeiledurkhei,alcan,paris,1912),渠东、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8页。
6[明]高攀龙《虞山书院商语序》,《高子遗书》卷九上。
7[清]王夫之《自题湘西草堂书室》联语。
8参见[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
9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页。
对《编年记》性质的另一种解释似乎更为合理:“与其说《编年记》‘有些像后世的年谱’,倒不如说它有些像后世的家谱和墓志的混合物更符合实际一些。”——高敏《云梦秦简初探》(增订本),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2页。
10[美]汪荣祖:《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中华书局,2003年,第25-26页,引巴特菲尔德《史源》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