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传回京城,孙权龙颜大悦,当即下诏擢升吕岱为安南将军,并赐予假节殊荣。同时,为表彰其卓越功勋,特封其为都乡侯,食邑千户。自此,吕岱声名远扬,成为东吴朝堂之上一颗璀璨夺目的将星。
平定交州
东汉末年,岭南最大地方势力代表为士燮兄弟。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势力退回北方,孙权向西发展遭到刘备集团阻击,向北发展暂无胜算,岭南成为孙权势在必得之地。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任交趾太守40年之久的士燮[xiè]去世,士燮的儿子士徽意欲叛吴自立,割据一方。孙权出于防范,欲罢免士徽交趾太守一职,改任其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九真,今越南中部),以校尉陈时接代士燮为交趾太守,目的是进一步削弱士徽的势力。对此,士徽更加不满,叛吴之心益明。为此,吕岱上表孙权建议分拆南海三郡设置交州,以将军戴良为交州刺史,海东四郡另外虚置广州,吕岱自任为广州刺史。
孙权采纳了吕岱的建议,派遣戴良与陈时南往就任,士徽不服从命令,公然发兵防守海口以抵拒戴良等人。吕岱知道士徽此时不除,必然后患无穷,一面上书孙权请求征讨士徽抗命之罪,一面书致士徽“告喻祸福”,发动政治攻势。
吕岱督领兵卒三千人日夜渡海进军。有人对吕岱说:“士徽凭借几代的恩宠,被全州人所依附,不可轻视他。”吕岱说:“如今士徽虽说心怀反计,但未曾料到我会猝然杀到,如果我军轻装悄然疾进,攻其无备,一定能打败他。如果我军滞留不疾速挺进,使他产生疑心,固城坚守,七郡百蛮,到时云集响应,即使有智谋之人,又有谁能图谋他们?”于是进军,过合浦时,与戴良合兵共进。
士徽听说吕岱前来,果然大为惊惧,不知如何是好,当即率领兄弟六人赤膊跪迎吕岱。吕岱将他们全部斩首,并送首级至京城。士徽大将甘醴、桓治等率领官吏百姓攻打吕岱,吕岱奋击将他们打得大败,晋封为番禺侯。于是取消广州,仍恢复交州如前。
吕岱接着乘胜进军讨伐九真,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自此岭南才算真正纳入东吴政权直接控制之下。吕岱因功被封番禺侯,升为镇南将军。后来,孙权又将岭南七郡合并为交州,仍令其为交州刺史。
任交州刺史期间,吕岱再次显示出他过人的才干。他多次派官员“南宣国化”,出使“西南大海洲上”(南洋群岛)以及今东南亚一带众多国家。境外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南部)、堂明等国国王纷纷派遣使者至吴朝贡。吕岱的这一举措,在我国历史上可与东汉时期班超遣使访问西亚各国一事相媲美。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吕岱这次外交行动“从此开始了中国和海南诸国的正式往来……”东吴政权恢复对岭南的实际统治,是中央政权对于地方割据分裂势力的胜利,吕岱功不可没,其功不在周瑜、鲁肃之下。
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当时天下局势渐趋平稳,南方更是呈现出一片清平稳定之象。然而,就在这看似宁静祥和的表象之下,却暗藏着涌动的暗流。武陵地区的少数民族突然发生了骚动,他们不再安于现状,开始蠢蠢欲动,给当地的治安带来了严重威胁。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朝廷当机立断,召回了正在别处驻守的大将吕岱,并派遣他率领军队迅速赶赴长沙郡沤口一带驻扎,以应对可能爆发的危机。与此同时,太常潘浚也受命前来协助吕岱,两人携手合作,共同谋划平叛之策。
经过一番周密部署和激烈战斗,吕岱与潘浚最终成功地将这场叛乱镇压下去,恢复了武陵地区的安宁与秩序。此次胜利不仅彰显了吕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更为南方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嘉禾三年(公元234年)。此时,孙权再次下达命令,要求吕岱率领潘璋所部前往陆口屯驻。不久之后,由于战略需要,吕岱的军队又奉命迁往蒲圻。
而到了嘉禾四年(公元235年),庐陵地区出现了一伙悍匪,为首的名叫李桓和路合;会稽东冶也有贼寇闹事,其首领名为随春;此外,南海一带亦有贼人罗厉等人为非作歹。一时间,多地贼寇并起,局势再度紧张起来。
在此危急关头,孙权毫不犹豫地下诏命吕岱统率大军出征。接到旨意后的吕岱立即行动起来,他精心挑选得力将领刘纂、唐咨等人作为副将,分别率领各部兵马分头进击。在吕岱的英明指挥下,各路军队紧密配合,奋勇杀敌。
其中,会稽东冶的贼寇随春见势不妙,深知难以抵挡官军的强大攻势,便主动选择投降。吕岱对于随春的识时务之举颇为赞赏,不仅没有对他加以严惩,反而当场任命他为偏将军,准许他保留自己原有的部下,继续为朝廷效力。就这样,随春摇身一变,从一名贼寇头目跻身于将领之列。李桓和罗厉等人皆被生擒活捉,并最终惨遭斩首示众。他们那狰狞可怖的首级被快马加鞭传送至京都,呈现在了孙权面前。面对此景,孙权当即下达诏令给吕岱,言辞恳切地说道:“罗厉此人倚仗地势险要,竟敢公然犯上作乱,如此行径简直就是自寻死路!而那李桓更是心狠手辣且阴险狡诈,其性情反复无常,先假意投降我方,而后却再度反叛。我军对他们前前后后发动了数次征讨,但历经多年始终未能将其成功擒获。若非仰仗着您精心筹谋的方略计策,又有何人能够顺利地将此等奸贼枭首呢?
您忠贞勇武的高尚节操,在此次平叛之事上彰显无遗。如今罪魁祸首已然伏诛,大大小小的贼寇无不受到极大地震慑。至于那些残余的小股匪盗,也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被扫荡得干干净净。从今往后,咱们国家再也无需担忧南方边境的忧患,三郡之地得以长治久安,百姓们不再终日惶恐不安。而且还收获了众多刁钻凶恶之徒来供应赋税和徭役,这般功绩实在是令人由衷钦佩啊!对于有功之士予以赏赐,通常不会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此乃国家一贯以来的常规做法,亦是制度所许可的范围。所以烦请您斟酌思量如何确定具体的奖赏事宜。”
赤乌二年(公元239年),一个噩耗传遍荆州大地——潘濬与世长辞。这位曾为荆州事务尽心尽力的能臣离去,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震动。然而,很快便有一人挺身而出,接替了潘濬留下的重要职务,此人便是吕岱。
自那以后,吕岱肩负起处理荆州文书公务的重任。与此同时,他还与陆逊一同驻守于武昌,共同承担着守护这一方土地安宁的使命。不仅如此,由于其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经验,吕岱还负责督管蒲圻一带。
可就在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动乱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廖式纠集众多不法之徒兴风作浪,他们如洪水猛兽一般,气势汹汹地向周围的城镇发起猛烈攻击并实施围困。一时间,零陵、苍梧、郁林等诸多郡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百姓们惊恐万分,四处奔逃。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吕岱毫不退缩。他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毅然决然地上表请求出战。得到批准之后,吕岱迅速集结兵力,带领部下日夜兼程赶赴战场。一路上,他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飞到前线,将那些乱贼一举剿灭。
而远在江东的孙权得知此事后,也对吕岱的英勇行为大为赞赏。为了确保战事顺利,孙权果断派出使者追赶吕岱大军,追授其为交州牧一职,以此来激励士气。同时,孙权还调遣了诸位将领如唐咨等人率领援兵源源不断地奔赴前线支援吕岱。
经过长达一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吕岱终于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廖式及其叛军。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期间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交锋。最终,吕岱成功地斩杀了廖式以及他所任命的伪官员临贺太守费杨等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随着叛乱被平息,吕岱开始着手整顿战后秩序。他有条不紊地收编了廖式的残余部队,让这些曾经误入歧途的士兵重新回归正道。在他的努力下,郡县逐渐恢复往日的宁静与繁荣,一切都重归正轨。
当所有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吕岱再次踏上返回武昌的征程。尽管此时的他已经八十高龄,但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相反,他依旧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每日仍坚持亲自处理各种繁杂的政事,丝毫不显疲态。
在荆州的时候,吕岱身兼数职,不仅要掌管荆州的文书工作,还要处理繁忙的军政事务。然而,即使已经年逾八十高龄,他仍然秉持着“躬亲王事”的严谨作风,不辞辛劳地亲力亲为处理每一份公文。这位精力充沛得令人惊叹的老人仿佛永远不知道疲倦为何物,每次骑马时,他总是能够矫健地一跃而上,身姿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
吕岱这般老当益壮的风采,赢得了众多同僚们的赞誉和钦佩。大家纷纷将他比作古代那位赫赫有名的廉颇老将,认为其勇猛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此同时,奋威将军张承也对吕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专门给他写信说道:“想当年,周公和召公齐心协力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于是人们便创作出了《周南》和《召南》来歌颂他们的伟大功绩。而如今,您和陆逊就如同那周公、召公一般,忠心耿耿且勤勉奋进,始终冲在众人之前。你们不仅任劳任怨地承担着重任,还相互之间谦逊礼让,从不争功夺利。而且,你们所取得的辉煌功绩都是基于准确判断形势、把握时机而成;所奉行的道义也是随着精心的教化得以广泛传播和推行。正因为如此,无论是高尚的君子还是普通的百姓,无一不对您们那崇高品质和美好德行赞不绝口啊!”再加上那数之不尽、堆积如山的公务文书需要处理,来访的宾客更是整日络绎不绝,然而您即便感到身心俱疲,却依旧不曾将公事搁置一旁;纵使劳累不堪,也从不向他人倾诉自身的疲倦。不仅如此,我还了解到一个令人惊叹的细节——每次您上马时,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纵身一跃便稳稳当当地骑坐在马背上,完全无需借助那跨踩脚蹬来费力攀爬上马。单从这一点来看,您简直就是超越了廉颇将军呐!如此这般,每件事对于您而言都是何其畅快如意之事啊!正如《周易》中所言之语:“礼仪之道,贵在恭敬;道德之行,重在发扬。”您竟然将这些美好的品质统统集于一身,实在是令人钦佩不已!